扫码手机阅读

霸魏

作者:老周不庄 | 分类:历史 | 字数:110.3万

第203章 第二阶段

书名:霸魏 作者:老周不庄 字数:2551 更新时间:2025-01-23 02:02:01

捷报传到行在,曹芳高兴之余,又有些担心。

诸葛恪攻城受挫,孙权会不会放弃既定的计划,主动撤军?

诸葛诞、郭淮在城内筑城,杀伤、俘虏吴军近万人,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战绩,却伤不了孙权筋骨。如果孙权就此撤退,他肯定不满意。

在这一点上,蒋济和钟会有不同的意见。

蒋济说,按照之前的经验来看,孙权做事冲动,却能审时度势。一旦攻城不利,就会主动撤退,以免更大的损失。

而且孙权不怎么在乎面子,不会因为虚名而冒险。

所以,他认为孙权会撤退。

钟会表示反对,他的观点与蒋济正好相反。

他认为,且不说孙权会不会主动撤退,就诸葛恪而言,都不会轻易从合肥撤军。

纵观诸葛恪这一生,一直被人质疑,但他都凭着自己的坚韧挺了过来。这一次遭受挫败,他如果就这么退了,以后就不会再有翻身的机会。

所以,他会和以前一样,咬牙挺住,证明自己。

至于孙权,他也不是年轻时候的孙权,甚至不是十多年前的孙权。

如今的他风烛残年,无路可退。

本来用诸葛恪就是想压制江东世家,保持平衡。如今诸葛恪受挫,不能担任辅政大臣,他只能向江东世家全面让步,承认自己之前的做法都是错的。

孙权是不怎么在乎面子,但那是对外。

对内,他却是一个非常在乎面子的人。

想想虞翻和张昭。

这两人都是孙策时代的老臣,对孙氏在江东立足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是因为性格刚正,多次在公开场合顶撞孙权,一个被贬谪南海,一个闹得满城风雨,最后郁郁而终。

从之前收到的战报来看,江东籍将领有明显的怠战行为,出工不出力。诸葛恪不会吃这个亏,孙权也不会坐视不管,让江东人得逞。

所以,孙权不太可能就此放弃,他一定会坚持,逼着江东世家出力,希望能挽回败局,至少要给诸葛恪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最后,钟会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身为天子,当有容人之量,记功忘过,才能包容并蓄。

刘备也好,孙权也罢,都没有这样的度量,所以他们注定了只能趁一时之乱,割据一方,而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天子。

只有大魏能统一天下,只有天子能为天下之主。

蒋济抚着胡须,半天没说话,最后叹了一口气。

“钟太傅后继有人。”

对钟会的旁敲侧击,曹芳听得懂,却没说破。

有些事情不需要搞得太明白,心里有数就行了。

就事论事,他更倾向于钟会的建议,觉得孙权、诸葛恪不会轻易放弃。

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由不得孙权、诸葛恪轻易放弃了。

区别只在于他们会有何种方式坚持,是继续进攻合肥城,还是退守东兴堤?

前者是他喜闻乐见的,后者则要困难得多。

要跨过巢湖去进攻东兴堤,对阵拥有水军优势的吴军,魏军面临的压力很大。

——

两天后,曹芳收到了进一步的消息。

在合肥城下僵持了两天后,诸葛恪正在撤离合肥,将退往东兴堤,与孙权会合,有再战之意。

按照计划,对吴作战进入第二阶段。

考虑到进攻东兴堤的难度,毋丘俭提议,将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的方案同时进行,即东兴堤战场以牵制为主,派主力奔袭孙权后方,比如羡溪,或濡须口,逼孙权放弃东兴堤。

曹芳毫不犹豫的否决了毋丘俭的提议。

这样的方案不能说不合理,曹仁就曾经用过奔袭羡溪的战术,但效果不好。

羡溪在江北,但背靠长江,就算能夺取羡溪,吴军也不过是暂时撤退而已。等魏军主力撤离,他们就会卷土重来,迟早会重新夺回去。

曹仁奔袭羡溪也只是诱敌分兵之计,主要目的还是濡须口。

进攻濡须口的方案看似可行,实则难度同样不小。

一是孙权两次增筑濡须口,已经将濡须口由一个坞变成了一座城,防守能力大大增加。只要有数千人守城,魏军就很难攻克。

二是孙权的主力在东兴堤,随时可能再攻合肥城,他不可能分兵去取濡须口。

曹芳与蒋济、钟会等人反复商量后,决定按事先商量的方案办。

与此同时,他将之前没有明确的第三阶段作战方案通报给毋丘俭,以免各行其事,偏离主线。

很快,毋丘俭回复,他将按照诏书,率部赶往东兴堤,做出强攻东兴堤的姿态。

曹芳也很快起程,率部赶往巢湖北岸的合肥旧城。

魏军也有水师,完全可以直逼东兴堤,与毋丘俭水陆配合,展开对东兴堤的强攻。

但曹芳决定示弱,将水师留在合肥城下,等孙权来攻,或者坐等孙权主动撤退。

这有点像当初司马懿对付诸葛亮的战法,坚壁深垒,拒不接战,看谁熬得过谁。

他身后有淮北的千里屯田,可以就近补给钱粮,消耗有限。

孙权要想获得辎重,却只能从江南转运。就算水运的成本低,也不如曹芳就地取食来得方便。

他要熬得孙权撑不住,被迫撤退,然后再主动进攻庐江,逼孙权去救。

总而言之,主动权不能放。

到达合肥新城后,诸葛诞、郭淮出城接驾。

曹芳登城,巡视了战场,尤其是城内的工事,非常满意,着实夸了王浑、王明山几句。

这些战术都是北军想出来的,经过小规模的演练,但真正用在战场上,这是第一次。

虽说细节还有商榷之处,整体而言,还是很成功的。

王明山谦虚了几句,王浑却有些不自在。

这个计划几乎是王明山提出来的,他并没起什么作用。可是很多人都以为他和王明山一样,熟悉这些战术,也是这些战术的倡议者。在取得大捷后,经常将他与王明山相提并论。

出于面子问题,他没有解释,含糊地接受了。

可是在天子面前,他不能如此坦然。

天子知道他是散骑侍郎,与北军的关系并不密切,如此夸他,可能是受了诸葛诞的战报影响。这要是不解释清楚,算不算欺君?

当初天子可是咬住司马懿情急之下的欺君之罪不松口,逼得司马懿伏诛。

谁知道他现在是不是故意挖坑?

他很想找个适当的机会,向天子做出说明,既显得自己谦虚,又不落下把柄。

但曹芳大部分时间都在和诸葛诞说话,他根本插不上话。

诸葛诞久在扬州,这算是与曹芳第一次见面。儿子诸葛靓做了童子郎,又参与了武器研制,算是天子心腹,自己又刚刚立了大功,诸葛诞心情轻松了许多,与曹芳谈得很投机。

就连曹芳问他大战时的心态,他都很坦然的说了。

当时很紧张,所以下令反击时有些着急了。如果能沉住气,说不定可以取得更大的战果。

然后,他着重夸奖了郭淮、王明山的战斗力。

四百多甲骑在城墙上突击,不仅打断了吴军的进攻,还大大提振了士气。对城下的反击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曹芳听完,顺势问了一个问题:既然你们合作愉快,那奔袭庐江的任务就交给你们,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