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谷琴剑之三巅峰绝谷
作者:束鹿客 | 分类: | 字数:6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章 有女如凤,不落俗尘
赵王只得自己解释:“孤王要和你商量的,正是挽救朝廷和天下的大计。如今陛下蒙尘,正是我等臣民忠君报国的时机。奈何楚王势大,你可知道,他手下有三大将军,人称‘楚地三魔’,个个都有万夫不当之勇。诸侯联军若是硬攻,免不了又是一场生灵涂炭。那些三军儿郎也都是陛下的子民,也是父母所生,难道他们的命不是命?想到此处,孤王于心不忍,因此便下令不可轻易开战。”
赵王说到这里,忽然想起谢鸾当众顶撞自己,说什么“胆小畏战,还是不是皇室宗亲,首鼠两端,是不是居心不正”,当真可恶。那愣头小子一介武夫,为何说话也能如此凌厉?其实谢鸾仅是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但赵王做贼心虚,就觉得谢鸾的话异常尖锐。
他想到这些,不由得又气恼起来,竟忘了要和谢凤商量的大事,忍不住道:“可是你那个哥哥谢鸾,哼!太不像话了,不但不能理解孤王的苦心,反而还当众顶撞孤王,十分无礼!唉,你们谢家,怎么出了这样一个楞橛子?”
谢凤道:“家兄身为武将,主张抗敌应是他的分内之事。他所言在理,殿下可以采纳。所言不在理,殿下驳回就是。至于他言语是否无礼,那是自家涵养所致,须不影响他所言道理是否成立。殿下身为皇室宗亲,又是一国诸侯,当以大是大非为重,若是斤斤计较于他人的语气态度,未免与殿下的身份不符。”
她并不评论谢鸾所言究竟是对是错,但一番话说出来,竟让人觉得无论谢鸾是对是错都不重要,反而是赵王对此事的态度大有问题。
熊烈暗暗称奇:“为什么她无论说什么,都貌似很有道理?幼虫也是不管什么情况都能应对自如,但总是让人觉得他在狡辩。但这谢凤姑娘说话,丝毫没有狡辩的意味,却又让人不得不信服,这是为何?”
熊烈于言语上殊不聪明,听到谢凤侃侃而谈,便好似被卷入诸葛武侯的八阵图中,只能任由对方摆布,自己毫无判断之力。他以为是谢凤说话方式有什么神奇之处,所以自己莫名其妙地就被说服。却没有想到,其实谢凤并未刻意巧言令辞,只不过她立心正,立意便正,说出话来虽是普普通通的言辞,却自有一股浩然正气。而熊烈自己也是正直之人,所以容易被正言说服。若是换一个不讲理的,抑或自有另一番理论的,就未必觉得谢凤所言有理。
赵王被谢凤一番话说得十分气虚。他本来就是因为谢鸾顶撞,所以恼羞成怒,派人骗来了谢氏父女。原本是想借此逼迫谢鸾屈服,并趁机折辱他一番,出一出胸中这口恶气。但自从见了谢凤之面,便被她的姿容气质所吸引,一心想着纳为己用,早把谢鸾那点事抛到九霄云外了。
而司马晴洞察到他的心思,唯恐谢凤抢了自己的恩宠,妨碍自己的报仇大计。便给赵王另出主意,要他效仿当年王允献貂蝉之事,把谢凤送于张放和楚王,让她从中离间。听说张放为人十分好色,说不定能把他劝诱得倒戈,那样一来,抗楚大业就大有机会了。
赵王一开始舍不得,好好的一个大美人,自己不用,送给张放那个食人魔,岂不是愚蠢?但架不住司马晴软硬兼施,正理歪理齐出,外加撒娇色诱,终于还是答应了。
今日赵王本来是要找谢凤商量离间楚王君臣之事,但一开始说话,话头竟拐到了谢鸾身上。他本想发泄一下怨气,却被谢凤一顿抢白,闹了一个自取其辱,仿佛自己和谢鸾计较实在有失身份。
赵王觉得和谢凤对话,自己仿佛处处理亏,心中气不顺,便道:“唉!罢了,孤王已经不和他计较了!孤王找你,是另有大事相商。这事关系国家命运,你可不能推托!”
谢凤道:“不管何等大事,既是相商,自然是可接受亦可拒绝。殿下若是不让谢凤拒绝,那何谈相商,不若直说命令就是。而若论命令,我无爵无职,既非殿下的下属,又非殿下治下之民,命令也无从谈起。”
“你……”赵王恼怒道,“好你个谢氏女子,好一张利嘴!你就不能让孤王顺顺当当说完一句话吗?”
“不敢,殿下请讲。”谢凤始终语气恭敬,毫不失礼。
“嗯,是这样。”赵王觉得和这小姑娘兜弯子也没用,说不定会把自己绕进去,索性直说,“孤王想将你先送给张放,后送于楚王,让你离间他二人关系,劝导张放弃暗投明,你意下如何?”
“殿下问我意下如何,是在和我相商吗?那恕谢凤直言,我不愿意。”谢凤简单回答。
“哎?为什么?”赵王几乎就要说出,你若不想去,就得在这里从了孤王。但不知怎的,在谢凤的一番堂皇正言之后,自己竟不敢撕破面皮和她硬来。赵王富贵一生,几十年来阅女无数,从未有一个女子让他如此束手束脚,窝火憋气。不由得暗暗着恼。
“于私,我个人心情不愿意。于公,这并不是好的计策。”谢凤道。
“为何不好?”赵王道,“当年王司徒巧施连环计,那不是成功了吗?有道是,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那貂蝉一人,胜过十八路诸侯几十万人马,你若也能建此大功,必当名留青史。”
谢凤道:“殿下,当年形势与今日之事不同,愿殿下能审查明辨。”
“哦?有何不同?”赵王心想既然你不肯,少不了待会儿就要动硬,不妨先让你多说几句,国家大事上,你只要一句话说错,拿你也就有了罪名。因此笑吟吟地等着谢凤说下去。
谢凤继续道:“当年十八路诸侯伐董卓,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各路诸侯心不齐,不能聚力。今日各路诸侯王皆是皇室宗亲,想必自当齐心协力,并无观望掣肘之事。殿下,谢凤识浅,不知有没有说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