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半盏刚刚好

作者:全麦糖火烧 | 分类: | 字数:41.7万

第234章 打箭炉

书名:半盏刚刚好 作者:全麦糖火烧 字数:1176 更新时间:2025-02-13 02:03:38

只见迎面的郭达山,山壁异样醒目,一山都绘有巨大的唐卡壁画。

中间是一幅巨大的绿度母唐卡,在夜色中异常夺目,佛像的五官慈祥,似乎在静静地看着着流水两岸的人。

池麦早就被科普过绿度母的渊源,在这个时刻看到,便不由得虔诚拜了三遍,默念道:

绿度母菩萨,希望你保佑我们能顺利地到达拉萨,我真的好想去看梦想中的神山啊。

不知道算不算迷信,如果明天车没修好,那就是真的怪他们没造化咯?菩萨,我都指望你了。

折多河与雅拉河汇流,行到此处开始就是康定河了。

康定河畔的小街唤作“箭炉街”。前方有一处红色小桥,叫做郭达桥。郭达山就在郭达桥的一侧。

这时,路过溜溜街看到的一个小型旅行团,被导游带领着,走到了这里。

介绍完郭达桥,导游就津津有味地讲起故事来:

原来,康定并不称为康定,而名“打箭炉”,而这个名字有一段三国时期的传说——:

当年孔明七擒孟获,后来到那时候还被羌人占据着的雅安。

孔明见这片区域是四方往来的交通咽喉,位置非常重要,于是便想占据这个有利的军事地形,于是就派军戍守。

然而,当地人异常勇悍,蜀军难敌,于是孔明便设下一计:

他和当地首领交好并馈赠许多汉地奇珍,首领感谢之余不知何以为报之际,孔明便说以一箭之地回报就可以。

首领答应后,孔明向天射出一箭,这一箭竟飞到了几百里外的康定跑马山。

就这样,康定归了蜀国。

当首领意识到中计后为时已晚——孔明早就派人把箭插在那里了。

拿下康定后,孔明便命将军郭达率兵在此建立兵工厂制造弓箭,康定每日铸造箭头的炉火冲天,于是便有了打箭炉的名字。

直到清朝时期,曾任川滇边务大臣和驻藏大臣的赵尔丰以《平康三策》上书后,才取名为康定,意为“康区安定”。

康定确实是军事要塞,因为这一带发生过很多叫得上名字的历史战役,也总流传着神奇的英雄故事,比如多次卫藏的岳钟琪、赵尔丰等

康巴的汉子自古以来本就豪爽勇猛,故称“男人的康定”。

折多山东面的康定、泸定两县命名都带了个“定”字——充分体现了中原王朝与青藏高原藏族在这地区激烈争夺的状况。

最终,清朝、民国时期,折多山以西直至金沙江东岸的青藏高原东南部,大致都是所谓康巴藏区,被中央政府控制。

民国时,康巴并不属于四川省,而是单独的西康省,居民也大都是藏民。

过了折多山就是完全异于中原文化的康巴藏区了,折多山也成为“康巴第一关”。

其实,四川的“川”字就很直观地体现了二郎山、大渡河、折多山的方位。

当中一竖就是大渡河,东面一竖就是二郎山,左侧西方那竖就是折多山。

出了康定就一路爬升,上了折多山垭口,就是进入了康巴藏区。

当地人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吓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

池麦听得津津有味,她回味着今天的行程,一直在等导游解读,为什么二郎山是为什么吓死人。

是有妖魔鬼怪,还是什么神仙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