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明县令到国之砥柱
作者:牛角的二师兄 | 分类: | 字数:39.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六十章 成化帝,仁君也!
弘治天子已经下定决心,如果有机会,他一定要好好提拔赵远松。
只是对方这年龄实在是太过年轻了。
赵远松看到这弘治天子拍着他肩膀的手,看到对方一脸潮红,潸然泪下,甚至鼻涕泡都快要冒出来的模样,只感觉到有几分恶寒。
赵远松悄悄地把自己的胳膊收了回去。
这厮不会是个兔子吧?
不过,这个弘治天子想的有一部分倒是没错,他确实是这样想的。
他希望他这些话,能传到张皇后和皇帝的耳朵里面,哪怕是只言片语也好。
不为别的,他就单纯看这些大明的文官不爽。
还有,那九边的重镇是断然不能够建立起来的,也不能够用那一套辽人守辽土的策略。
到时候,这些辽人辽将会变成为边疆的军头,对大明朝廷有极大害处。
天下靖平,那还好。
可等到小冰川来了,各地的粮食必然欠收,灾害频发。
那时,朝廷需要东补西补,到处救灾的时候,这些边军的军队,就会形成对应大明朝廷的极大危险。
一边跟朝廷说,不给粮草就闹兵变闹事,一边又跟外面的胡人走私粮草,
这还是胆子比较小的,有一些胆子大一点的军头,甚至还敢跟北边的胡人,甚至是东北的建奴,搞私下的粮食,兵器,生铁的贸易,损害大明朝的核心利益。
又或许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对朝廷有了怨怼,把这辽东的建奴放入关,让建奴建立所谓的野猪皮皇朝。
赵远松实在是不太喜欢辫子,前世也从不爱看辫子戏打胶。
并且,他也不太喜欢辫子入关建立的王朝。
主要是,这辫子王朝太过于封闭了。
虽然这禁海就是从明朝开始的,但是起码明朝还是能够接受外来科技的。
而清朝这个闭关锁国,简直令人则感到绝望,科技基本上也在倒退。
这样的朝代一旦建立,对于整个华夏民族来说,都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东方会开始落后于整个西方世界。
那样的后果,赵远松简直不敢想。
所以,如果赵远松能够稍微改变历史的车轮,赵远松还是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
至于赵远松这些话能不能有用?
能有多大的用?
他不知道。
他本来就不过是历史长河中,一个毫不起眼的小蝗虫,尽了自己的力气也就够了。
这历史大流能不能改变,不是他能够决定的事情。
甚至今天他们出了这个门,赵远松连他说了什么话都不会承认。
他是一个忠臣,是一个文人士大夫。
他最喜欢跟风随大流,一个只爱读书的读书人,如此离经叛道的话,绝对不可能是出自他之口的。
当然了,建立边境重镇还有很多的风险。
弘治天子也还是很有智慧的,有些东西主要是捅破了那一层纸,他自己也想的明明白。
可为什么要建立边疆重镇?
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卫所兵不堪重用了。
大明建国快要近百年了,那么长的时间,让那些卫所兵的作战能力越来越小,基本上可以说不堪重用了。
弘治天子没有办法,所以才想重新搞一个边军。
“那如果不这样做,那怎么对抗北边的胡人?”
弘治天子看向赵远松,眼神之中有些期待。
赵远松犹豫了一下,“除了战争之外,没有别的任何的出路。”
“大唐大汉这些强大的朝代,就根本不需要在边境维持大几十万的军队。”
“秦朝的时候倒是有强大的长城军团,可那是因为他们想往外打,侵占更多的土地。”
“我大明朝如果真的想要解决此忧,那也简单,只是多学学成化帝就好了。”
现在赵远松在爆发出多少令人惊讶的话,在场的人都不惊讶了。
这成化皇帝是谁。
就是面前这个弘治天子的亲生父亲。
也就是明宪宗朱见深。
朱见深最有名的事迹是什么?
那叫做成化犁庭。
自正统初年,建州女真聚居在浑河上游、苏子河流域以后,与明王朝关系不断密切。
但自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之后,明王朝国威受挫,边事大坏。
李满住、董山等女真首领开始“乘间窃掠边境,辽东为之困弊”。
自此,明王朝决心对建州女真实行剿杀。
成化三年,明宪宗朱见深下令进剿建州女真。
朱见深下达的命令是:“捣其巢穴,绝其种类”。任命大将赵辅率军五万,兵分三路进剿建州女真。
同时,朱见深又命令藩属国朝鲜派出军队,全力配合明军进剿。
经过一个月的围剿,明军斩首六百三十余人,俘虏二百四十余人,李满柱和他的儿子被朝鲜军队斩杀。
而建州女真的另外一个首领董山(建州右卫首领,努尔哈赤的五世祖)也被明军设计抓获,在押送途中董山试图逃脱被杀。
成化犁庭之后,建州女真现在已经衰落到极点。
几乎所有的人都看得出,不说百年,起码七八十年,建州女真都是没有办法恢复元气的了。
这场仗虽然很被文人士大夫诟病,但是这项战打的效果也也非常的明显。
起码在辽东方面的大明朝军队,可以削弱一大半,暂时不需要消耗朝廷太多的粮草物资和军饷。
甚至,如果不是怕北边的蒙古人绕路到辽东进犯大明的话,他们甚至不需要设立太多军队。
就连赵远松都有些感慨,“一场成化犁庭,换辽东百年安宁啊!”
“成化帝,真仁君也!”
弘治天子额头满是黑线,他那死鬼老爹可从来没被人家说过是仁君。
只是弘治天子也很清醒,这样做的压力实在太大。
暂且不说与蒙古打仗胜败的几率有多大,就说朝廷上面的文官士大夫,也不会支持这样的战争的。
众人一时半会儿之间,竟然变得没有什么话可言了。
赵远松也懒得跟面前这伙人说太多,摆了摆手说道,“好了,再说得太多也没有用。”
“你们听过爽过就算了,可别真去陛下那里多嘴,这可是取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