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重生大明从讨好朱棣开始

作者:骞旭 | 分类: | 字数:40.8万

第一百零二章 摊牌

书名:重生大明从讨好朱棣开始 作者:骞旭 字数:4953 更新时间:2025-02-10 02:03:25

第102章 摊牌

隔天朱棣又寻了过来,简单的询问了一番朱瞻埈的病情之后,直接开门见山道:“乖孙,我与你解师傅都决定从今日就开始大规模的接种牛痘了,这次是过来问问你,这牛痘毕竟是你提出来的,可还有什么忌讳?”

“茵茵姐无事了吗?”

朱棣闻言没好气的说道:“就知道你担心她,放心吧,现在正在疫病区帮忙呢...对了,有件事咱还是跟你说一下吧,可不是咱爱嚼舌根,柳千户在疫病区的这几日,对一个男子照料过分仔细了些,孙儿你说...”

朱瞻埈听完果然脸色变了,凝眉想了想道:“那人是不是身材与孙儿差不多,穿着粗布烂衣衫,一副病态的模样?”

“你认识?”朱棣见朱瞻埈说的这么详细,不禁疑惑道。

“哦,原来是他啊,那没事了...”

随后朱瞻埈便把当时夜探溪口镇的事情详细的说了一遍。

朱棣听完顿时脸色变了变,沉声道:“如此说来,你染上的这天花就是那男子过给你的?”

朱瞻埈面色一滞,急忙道:“皇爷爷,当时情况紧急,可顾不上许多啊,当时那人眼看着就进气多出气少了,若是再经过那主簿的一番折腾,哪还有命活到现在?孙儿情急之下只能如此了,况且我也做好了防护的,谁曾想...”

解缙也接过话茬来作揖道:“陛下,缙觉得二皇孙所言甚是,古话说:见死不救非君子,见义不为枉为...”

朱棣回过神目光炯炯的看着他道:“枉为什么?说下去?”

解缙干笑两声继续道:“二皇孙当真是宅心仁厚,古道热肠之辈啊!此举大善!”

“如今事已至此,二皇孙眼看着就要痊愈了,陛下何必再去深究呢?”

“哼,说的倒是轻巧,要是这次没有这个牛痘呢?那咱岂不是眼睁睁的看着瞻埈死在咱面前?”朱棣不悦道。

见朱棣如此说,解缙轻叹了一声,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不过幸好的是朱棣倒也没有在这上面过多纠缠,瞪了解缙一眼后又道:“说回刚才吧,乖孙觉得现在大范围接种牛痘可有不妥?”

朱瞻埈不假思索的摇了摇头道:“没有任何不妥,另外孙儿建议,这牛痘在归安传出后,需得在整个大明内施行,假以时日,天花将在我大明绝迹。”

朱棣闻言笑了笑道:“乖孙倒是与皇爷爷想到一块去了,皇爷爷也正有此意啊。”

“但...”朱瞻埈欲言又止。

朱棣道:“有话直说便是,这屋里又没外人,支支吾吾作甚?”

朱瞻埈犹豫了一会道:“孙儿觉得若是想让这牛痘更具说服力,皇爷爷或许得先接种...甚至可能还要表明身份...”

此话一出作为一代的杠精大家解缙竟然没有反驳,赞同道:“陛下,缙也觉得此举确有必要,并且最好当着百姓的面去接种,这样百姓们才会对朝廷更加信服,加快进度,至于身份,您现在反正也瞒不住了...”

朱棣对此举倒是也是极为支持的,但是最近不知怎的,听见解缙说话就想习惯性的怼他几句。

蹙眉道:“你是想让咱作秀吗?”

解缙有些无奈了,如此简单的道理他相信朱棣是明白的,但朱棣都如此说了,他多少也能猜到朱棣的心思,于是道:“缙觉得此举并非作秀,而是必然,况且也能让百姓们陛下更加爱戴,何乐而不为呢?”

朱棣像是早就预判了解缙的话,立刻道:“瞻埈也是大明皇孙,出去宣传宣传亦是一样,至于咱?在你们心里有好名声吗?你们下面的人这些年来对咱多有不满以为咱不知吗?我哪还在乎这些?”

解缙闻言脸色有些不太自然,朝堂上的闲言碎语他这些年也不没少听,朱棣靖难之举对那些儒士来说确实与他们尊崇的正统背道而驰,心中多多少少对他有些不满,只是碍于这些年朱棣的铁血手段,较为收敛罢了。

解缙自知自己不拿出些态度,朱棣是不肯松口的,随即对着朱棣郑重一礼道:“这天下乃是大明的天下,这天下的主人乃是陛下,由您出面效果亦是最好的,缙恳求陛下以大局为重。”

朱棣瞥了他一眼,冷笑道:“解缙啊解缙,咱还以为你多厉害呢,不过是个只知逃避话题的孬货罢了。”

“缙觉得陛下对此不必介怀,陛下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已让不少人慢慢改变了心思,长久下去朝堂之上对您的微词自会慢慢消弭。”

“哼,咱何时在乎过这些?”

朱棣说完轻叹一声,摆手道:“这件事你看着安排吧,乖孙的话确实有些道理。”

解缙:“......”

解缙办事倒是利落,当天下午就在县衙外一片空旷地搭起了一个台子,归安所有村镇都已通知到了,百姓们不断的朝这涌来。

一众医士也在旁边候着,个个摩拳擦掌的模样,眼神有意无意的瞥向施行,施行这些天也没有闲着,前些日子朱棣从十里八村找了不少医士郎中过来给朱瞻埈看病,这些人如今都被安排在施行手下,学习接种,这活倒是没什么技术含量。

第一百零二章 摊牌

那些人听闻施行是宫里的太医令后,开始是怀疑的,后来施行漏了两手后,他们就心悦诚服了,一个个看着他的眼神都冒着绿光,这些天表现的那叫一个积极,就盼着能被施行看中,走时给他带进宫去,做个太医光宗耀祖。

当事人施行则与他们的心态完全相反,他算是彻底看透了,短短几个月在朱瞻埈这里死里逃生两次了,如果有机会出宫他肯定跑的比谁都快。

正是因为如此他这段日子除了每天去给朱瞻埈看诊外,就是在给这帮郎中补课,他打算回京之时带几个有点资质的倒霉蛋一起走,总不能一直光他一个人受苦受难吧。

等到一切都安排的差不多之后,朱棣就龙行虎步的出场了。

压了压手等场上安静之后开口道:“各位百姓们,今日叫大家前来,主要是想告知大家一件事,当然这也是大家目前最关心的一件事。”

“这些日子因为天花的原因,不得不将所有染病的病人隔离起来,你们其中许多人对此事颇有微词,我也听过不少闲言碎语,说我们毫不作为,眼睁睁看着他们死。”

说到此处台下就有一个书生打扮的男子忍不住了开口道:“你们将我爹圈禁起来,十多日不让见,如今都不知道是死是活,天花我也听说过,能不能好只能看命,你们不就是在等着他们死了之后,再找个理由糊弄我们吗?既如此为何不将他们放出来,就算死我们也能多陪他们几日。”

这话一说就有不少染疫病人的家属纷纷出言呼应。

“这话有理,与其就这么等死,不如让我们多见他们几面,也好了了心愿。”

“是啊,官爷就将他们放出来吧。”

“官爷大发慈悲,将我儿还与我吧,老朽死的就剩这么一个儿子了。”

......

场面一时喧闹不已,不断有人呼应,这时一名老者杵着拐杖步履蹒跚的走到高台之上,正是归安县的那位姓徐的耆老,朱棣见状赶忙上前搀扶,台下百姓们见状不由自主的就安静了下来。

突然老人抬起拐杖指着那名刚刚说话的书生,怒斥道:“赵家小子,你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不成?这点道理都想不明白吗?真是愚蠢至极!”

那人突然被徐老点名,有些不知所措,慌忙作揖道:“恩师何故辱骂学生,我不过是顺应民意直言而已...”

“放屁!”

“咳咳...”

徐老只觉一口气自喉咙直冲大脑,气的直咳嗽,一张老脸通红,身体也在不停的发颤,但仍旧不忘对着那书生怒喝道:“将人放出来干什么?传染更多人吗?他们染了还不够,你们还要上赶着凑热闹?真就活够是吧?”

百姓们见到这一幕,皆满脸担忧的看着徐老,生怕他气出个好歹来,那赵姓书生现在也不敢说话了。

朱棣不断的抚着老人的背,帮他顺气,又让解缙接过一杯水给他饮下,这才好了不少,徐老缓了一口气后继续道:“诸位也无须太过担心,疫病区里面的情况我可以告诉你们,你们的家小如今都还活的好好的,每顿不仅有肉食还有果蔬,比你们还滋润,全县的药材都供应在那,十多日过去了,也没几个出事。”

这话说完,场上几千上万人竟然罕见的没有人出声反驳,百姓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当真?”有人弱弱的问道。

还不等徐老回话,身旁就有人出言指责道:“你这厮竟然连徐老都不信,怎的这般没有良心?”

说了这么多话老人也有些疲惫了,不断的喘着气但还是坚持说道:“老夫所言皆为事实,如有一句谎话自当天打雷劈。”

“恩师之言,学生们自是相信的,如此毒誓可不能乱立啊。”

“徐老这又是何必呢,您的为人我们还是知道的,怎会无矢放的。”

......

看着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他,这位老人终是舒了一口气,摆手道:“今日老夫只是过来见证而已,就不再多加言语了,百户大人想必还有要事要说,你们且好生听着。”

说完便和朱棣点头示意,在朱棣的手臂上拍了拍,自己也不再停留杵着拐杖朝着高台之下走去。

朱棣使了个眼色,解缙赶忙上前搀扶着。

朱棣面向百姓,缓缓开口道:“今日要与大家说的正是此事,不瞒大家说,如今我们已经得到了治疗天花之策,并且已经得到实践,确实有效。”

此话一出刚平静的人群又瞬间炸锅,质疑之声无数,对这些百姓而言,这话确实荒谬,几千年未曾解决的天花,朱棣几人几天就有办法了?这如何让人心服。

卫士们见状赶忙维持秩序,好在有徐老在前,大家也还算懂规矩,慢慢安静了下来。

对于拿继续以神仙为说辞来应对,也是朱棣几日早就商议好的,若是如实说是朱瞻埈提出来的,未免少不了又要多费一番口舌,就连那些七老八十的老郎中都对天花束手无策,一个不到十岁的稚童提出来的办法如何让人信服?更何况朱瞻埈的名气远没有传到这里,谁知道他是谁?

只听朱棣继续道:“说起来大家可能不信,前些日子我巡田之际遇上一仙风道骨的道人,不由分说,他就将一张纸条塞到我手中,并丢下一句话说:“万千百姓性命皆系于你手。”等我回过神时,那人便消失不见了,我打开一看正是治疗天花之策,当即惊为天人,这段时间非是我们不作为,而是我们在验证此法的真实性,如今已经证实此法为真!”

话音刚落,百姓们面面相觑,有人惊叹道:“神仙?”

“神仙终于看到我们了吗?”

“原来我这段时间的祈愿有用啊,有用啊,仙人真的听见了!”

有人嚎哭道:“孩儿他爹,你去的早啊,没等到神仙临世普渡众生啊,呜呜呜。”

......

不得不说玄学在古代还是很好用的,这话一出大多数人直接就选择了相信,丝毫不怀疑,更有甚者竟然直接跪倒在地双手合十面色虔诚的开始祷告。

但这个说法也不是谁人都信“你们说已经得到证实,如何证明,我不相信,这定是你们杜撰出来的,再说了这世上哪来的神仙?”

这道质疑的声音在万千百姓中显得尤为突兀,放眼望去依旧是之前那个书生。

朱棣抬眼望去,倒也没有发怒,有人质疑才是正常的,书生身旁的人听他说出这话,下意识的就离他远了点,生怕因为书生的不敬,而累及他们。

朱棣笑看着他,声若洪钟道:“你问朕如何证明?那朕不妨告诉你,朕的孙儿十几日前就已染上了天花,卧病在床多日,如今经过那方子的治疗,已经大好,不日即可痊愈。”

“朕!?”

百姓们听到朱棣的自称纷纷惊悚不已,就连后面说的孙儿染疫多日都被他们忽略了,个个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就算他们对朝廷之事再不清楚,也在别人口中或多或少听过些话本,官吏平日里宣读朝廷旨意的时候,当今陛下就是自称为朕。

(其实朱棣拟旨更喜欢和他爹一样自称咱,通篇白话。)

书生皱着眉头,定了定神后指着朱棣怒目道:“你竟敢自称为朕,是要造反呼!”

台下的施行正在替徐老检查,听到这话不禁低语道:“跳梁小丑。”

徐老自是听到了这话,叹了口气,施行是太医的消息他是知道的,因此朱棣的身份在他心中早已存疑,试问一个百户如何能够让一朝太医令日夜兼程的赶来他们一个下县呢?如今听到朱棣自称为朕,他也算是彻底恍然。

在转眼看着台下那个意气风发的书生的时候,神色极为复杂。

对于书生的话,朱棣面色平淡无比,只见他抬起手臂挥了挥。

不过十息,地面微微震动,泥沙四起,有人不禁惊呼道:“地龙翻身了!?”

还不等人群躁动,一道极有节奏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慢慢的展现出他们的全貌,百姓们只能分辨出这是一支骑兵,根本数不清有多人,装备精良全员披甲,一股肃杀之气铺面而来,令人战栗。

临到近前,他们牵引着战马停了下来,整支队伍尽然有序。

“喝!”随着一声大喝传来,百姓们心神颤动,齐齐后退,更有甚者直接被吓尿了裤子。

为首之人翻身下马,带着两名副将直直朝着高台之上的朱棣走去,百姓们极为自觉地让出道路。

柳升走到高台之下毫不犹豫的朝着朱棣单膝跪地抱拳道:“末将柳升,奉命前来见驾,恭请圣安。”

话音刚落,忠义卫挥舞着手中的钢刀!齐齐大喝道:“陛下万岁!陛下万岁!”

呼喝声响彻云霄,回荡在天地之间,令人胆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