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重生大明从讨好朱棣开始

作者:骞旭 | 分类: | 字数:40.8万

第一百章 挑明

书名:重生大明从讨好朱棣开始 作者:骞旭 字数:4607 更新时间:2025-02-10 02:03:25

第100章 挑明

杭州府承宣布政使司

一匹马自进了杭州城之后疾驰于此,一名着绯袍云雁补子图案的文官翻身下马,行色匆匆的往里走去,门子见状不敢阻拦赶忙上前牵马。

后衙的一间书房内,胡启城正端坐在茶桌前悠闲的品茗哼着小曲,身旁坐着的是司里的左参议马元治。

“大人,这茶如何啊?”

胡启城摇头晃脑的砸吧着嘴,品味了一番后道:“嗯...口感一般,有些苦涩,只能说尚可,不过嘛我观这茶色泽还算明亮,回甘微甜,若是本官没猜错的话,这是雨后龙井,且刚采摘没多久。”

马元治听闻收了收袖竖起大拇指夸赞道:“大人真乃茶道大家,此茶却为雨后龙井,而且还是今晨刚刚采摘的,我便马不停蹄的送来与大人品尝了。”

“哈哈,你倒是有心了,知道我好这口,说吧,这次带了多少过来。”

马元治谄媚的笑道:“外面还有老些呢,足够您送与京中了。”

胡启成闻言眉头轻佻,诧异的看着他道:“你知道了?”

“大人忘记了?犬子如今也在国子监中,令郎一到京师便犬子便紧忙跑去侍奉左右了。”马元治笑呵呵的说道。

胡启城恍然:“你不说我都忘了,他们还是同窗呢。啧啧啧,没想到这衙里上上下下消息最灵通的还是你。”

“侥幸,侥幸罢了。”

“既如此,我儿如今在京中的情况你也知道,你我如今若是还想更进一步,是离不开京中那位的提携的,你明白吗?”

马元治闻言点头如捣蒜,欣喜道:“下官自是知晓的,谢大人不弃之恩。”

胡启城摆摆手,淡淡道:“你我同僚一场,这本就是应当的,平日里你的操劳我也看在眼里,放心吧,不会亏待你的,安心做事就是。”

马元治俯首道:“愿为大人驱使,鞍前马后,在所不辞。”

两人正说话间,门口有小厮敲门道:“大人,杨知府来了。”

胡启城眉头轻皱喃喃道:“送个东西而已,这怎么还亲自来了?”

“让他进来吧。”

“是!”

杨文骥得到允准匆匆进了屋,直接了当的跪倒在胡启城面前,惶恐道:“大人救我!”

胡启城面色一滞,口中本想寒暄一番的话直接噎住。

忙道:“起来回话,到底出什么事了?”

杨文骥没有动也没有吭声,眼神有意无意的瞥向一旁马元治。

胡启城当即意会解释道:“马参议是自己人,无需避讳,直说吧。”

马元治本来被看的有些尴尬,正准备出言告辞,胡启城先他一步出言还是令他心中感动的,这也代表如今他也算这位的心腹之人了,当即心下定了几分。

杨文骥了然,紧忙开口道:“大人,您交代给我的事,可能办砸了...”

话毕胡启城瞬间瞪大了眼睛,皱着眉头试探着问道:“失控了?”

杨文骥苦笑着摇了摇头。

胡启城见状闭着眼睛松了一口气,自语道:“那还好,那还好...”

但紧接着下一秒杨文骥继续道:“不是啊大人,归安县失联了!”

胡启城闻言疑惑道:“什么意思?”

杨文骥此时急得都快哭了,赶忙解释道:“我收到您来信的当天,我就派人给归安去了信,让他们准备好东西,到时候自会有去取,结果几日后我派手下一个心腹知事去归安之后,就如人间蒸发了一般,好几日没有回信,后来我心中着急,知道此事非比寻常又连续派了几波人,仍旧无一人没有回来。”

“后来我又逐一问询了周边各县,据他们回报,归安县前些日子县内百姓还在疲于奔命,这些日子却突然安静了下来,甚至主道上都见不到人,犹如空县一般,下官当即意识到不妙,派出了所有人手严密监视进出归安的各个要道,结果...”

胡启城越听心中越慌张,见杨文骥突然吞吞吐吐起来,心中更是忐忑,喝道:“结果什么!赶紧说,这都什么时候还卖关子!”

杨文骥被这一声大喝吓得更是慌了神,瘫倒在地官帽都歪了,哭丧着脸回应道:“我手下两百多人在县口探查,最后回来禀报的不到十指之数,回来的人里面有人说注意到官道旁时常有人影闪过,他一时好奇,凑上去看了看,发现林中竟然是数不清的甲士,且有战马无数,与他同去的几人都被当场拿下,好在他为人机敏侥幸逃过。”

“军队!”胡启城听到此再也坐不住了,拍案而起大惊道。

杨文骥点了点头道:“而且还不是寻常军队,他本就是守御千户所出身的老兵,据他观察这支军队,煞气十足,且装备精良,人人披甲,战马也都是上等好马,绝非等闲。

一旁的马元治从两人的对话中也大致听出了些什么,两人之间有些不为人知的事情,且很有可能有违朝廷法度,但他心中亦是没觉得事情有多大,胡启城背靠一朝首辅,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应该还是能解决的。

第一百章 挑明

心念至此不禁插言道:“一个守御千户所出身的能有什么见地,我浙江一地就有卫所无数,不仅有海宁卫、临山卫、绍兴卫、宁波卫还有战力极强的观海与定海两卫,装备之精良都不是一个内陆府的守御千户所能比的,那人还是太坐井观天了”

“杨大人太过危言耸听了吧。”

还不等杨文骥出言反驳,胡启城就率先忍不住了,一拳就砸在了马元治鼻梁之上,怒喝道:“你是猪脑子不成,没听他说吗?战马无数!哪个临海卫所会有这么多马?”

“再则说,如今我朝廷连着在我浙江下了两条法令,一是开海,二是防疫,如今满朝目光聚集于此,如此敏感的时候怎会突然出现一支规模庞大的精锐骑兵?你不觉得古怪吗?“

马元治吃痛,在旁不断的呻吟着,双手捂着鼻子已是渗出了血,显然下手不轻,但此刻的他也算被这一拳砸的清醒了些,听着胡启城分析,略一思付确实是自己犯傻了,识趣的闭上了嘴。

屋内两人一时无言,胡启城也懒得搭理他们,皱着眉头不断思索着。

半响后突然转头看向马元治道:“徐指挥使近段时间可有异常?”

马元治闻言仔细回忆了一番,老实答道:“不曾有异啊,还是如往常一般军队家中,府衙来回跑,您是知道他的,那个丘八是不屑与我们这些文官多说的。”

胡启城叹了口气道:“果然不出首辅所料啊,那位还是到我浙江了...”

语罢他不再理会两人,径直走到书案边提笔书写,片刻后将之折叠好,唤来一名亲随交给了他。

“以最快速度送入京师,交给胡首辅。”

亲随郑重接过,不再拖延匆匆去了。

杨文骥见状登时面露惊喜之色道:“大人,您与胡首辅也有联系?”

胡启城瞥了他一眼,无奈道:“那又如何呢?若是我没猜错的话,归安县外的那支军队极有可能就是当今陛下的忠义卫...”

“忠义卫!?”两人同时惊呼道。

“陛下的那支自靖难起就与他如影随形的亲卫军?”

胡启城点了点头:“胡首辅曾来信告知于我,陛下已经私巡出京,最大可能就是来我浙江,忠义卫贴身跟随,让我务必注意其动向,一旦发现行踪赶紧回报。”

杨文骥闻言脸色霎时变的惨白无比,慌忙跪倒在胡启城腿边,六神无主的看着他道:“大人,大人!救我,救我啊!那件事可是您让我去做的,如今可不能见死不救啊大人!”

胡启城一时也没了主意,胡广那边只让他只管做事,其他莫要多言,他自有计较,可陛下行踪已现,与他们书信往来所言,大相径庭,如今直接就出现在了归安县,相当于他们此前的诸多谋划都已暴露在了朱棣面前。

屋内一时又安静下来,三人心思各异。

顿了片刻后胡启城道:“这样吧,你就先别回湖州府了,就在我这呆着吧,另外你的家小也赶紧转移出来,如今事情已经败露,陛下一旦主动亮明身份,第一个就会拿你祭刀。”

杨文骥闻言悚然一惊幽幽道:“大人,你要抛弃我了!?”

胡启城摇了摇头道:“你且先在这好生待着,京中那位对此事另有安排,此次一旦事成兴许你还有另外一份机遇。”

“但是...此前你定要熬住了,不过,若是陛下直接冲到我杭州府兴师问罪,到时候我为了顾全大局,难免是要将你交出的,你也别怪我狠心,不过你放心,你的两个儿子我定会善待,视如己出,长大后他们自有自己的仕途。”

“当然你要是撑过去了,自然又是另一番天地了。”

“你...可明白?”

杨文骥闻言满脸颓然,心中百感交集,麻木的点了点头道:“唉...只好如此了。”

事到如今他已无退路,哪怕他想到御前认罪,但单凭知情不报,命一县主官豢养瘟疫这条罪名,就够诛他九族的,更何况他的治下有许多事是不禁查的,这些年他贪腐了多少,欺瞒了多少他心中有数,为今之计只能死里求生,一条道走到黑也许还能博得一线生机。

胡启城随后就安排人将杨文骥藏到了别处。

等人走后,又对一旁的马元治嘱咐道:“这些日子司里不许闹出任何事,所有人都给我收敛些,另外京中来的那些人都给我伺候好了,要什么给什么,尽量配合,先熬过这段时间再说。”

马元治自知事情的严重性,作揖道:“大人放心,下官自当竭力。”

胡启城点了点头道:“下去吧。”

马元治应声退下,胡启城则呆呆的坐在屋内,表情复杂至极,他也不是个笨人,胡广这些天与他通的书信中,他也能看出些东西,取瘟疫病人的血还能干嘛?他想让人死!而能被一朝首辅惦记的人又能有几位?恰恰这时陛下私巡浙江,结果不言而喻。

归安县内,朱棣与解缙走在乡村小路之上,四周的田地或多或少都有些狼藉,湖州府比邻杭州,受风潮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此时正值正午,田地里有不少忙于农事的百姓,见着他们一行人过来,都热情的打着招呼。

朱棣则是一一回之笑脸,不由感慨道:“还是百姓们朴实啊,只要能让他们吃饱穿暖,你就是他们心中的一片青天,那都是顶好的官。”

“确实如此啊。”解缙道。

“县中一应事务都落实完了吗?”

“回陛下,各村镇的抚恤都已落实到实处,该免的税也都免了,另外疫病区的防护都已做好,进进出出都是严格筛查的,卫生也有专人负责,所需的一应物资也都运过去的,吃食都是照二皇孙所写的筹备的,据说都是增加什么营养的果蔬,钱是从县衙府库出的,加上李承泽三人府上的金银,刚好够用。”

“还别说,那些染了疫的病人看着看着精神好了不少哩。”

朱棣笑了笑勉励道:“嗯,这段日子辛苦你了。”

解缙作揖回应:“此乃缙的本分,谈何辛苦,再说了,一切为了百姓,再苦都是值得的。”

两人说话间一名亲卫匆匆跑来,呈上一封信道:“陛下,京中来信。”

朱棣接过,粗略的看了一眼,冷笑道:“知道的还挺快。”

随即就将那封信丢给了解缙。

“看看吧。”

片刻后,解缙合上信件道:“陛下的行踪怕是遮不住了。”

朱棣叉着腰丝毫不以为意,淡淡道:“该来的总会来的,且耐心等着吧。”

解缙了然:“敢问陛下,二皇孙这几日情况如何?”

“昨儿个白天是有所好转的,但夜里又突发高烧了,这时还没醒呢。”

解缙闻言,心中担忧不已,不禁质疑道:“嘶~这牛痘当真有用吗?”

朱棣瞥了他一眼没有回答,话锋一转朝着后面随行的亲卫问道:“昨儿又抓了几个?”

亲卫躬身回应:“二十六个。”

朱棣冷哼一声道:“还真是不安分啊...”

“这样,你去告诉柳升,让他把人手撤了吧,如今已经瞒不住了,抓的那些问清底细后,全都放了,再扣着也无用。他们既然想看,就让他们看好了,咱就在这等着,等他们找好由头怎么糊弄咱了,自然是会过来见驾的。”

“是!”

解缙皱着眉肃然道:“陛下这般是不是太过冒险了?”

“无妨,有忠义卫护着绰绰有余,咱不信现在还有人敢明目张胆的起兵谋反,至于那些小打小闹的跳梁小丑行刺,随他们去吧。”

“可...”

“行了行了,啥大风大浪没见过,你个大老爷们,在这唧唧歪歪作甚。”朱棣有些不耐烦的说道。

解缙见状只好讪讪点头,闭口不言了。

“走吧,你刚才倒是提醒我了,我们一起去看看乖孙情况如何了,确实是不能再拖了啊,这归安县的天花确实不能再拖了...”

解缙微微颔首道:“自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