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深空,从无人机开始
作者:白白白雾 | 分类: | 字数:25.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51章 震惊众人
第51章 震惊众人
两位院士看见苏木,同样将目光转了过来,苏木第一时间与他们的目光交错。
孙贤和张雅两位院士身旁簇拥着一些穿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他们俨然以两位院士为首,紧紧跟在他们身后,姿态都极低,似乎在聆听教导。
当两位院士看见苏木后,都停下了脚步,远远对苏木招手。
“小友,你怎么来试飞院了?”
孙院士率先对苏木打招呼,他们身旁围绕着的一些科技人员都感到匪夷所思。
张雅院士也对着苏木笑笑。
苏木快步走了过去,他身旁跟着一位国安局便衣,还有一位是来自试飞院的国安局人员。
“两位院士,有段日子没见了。”
说起来其实距离上一次见面,不过过去了10来天。
上一次他们被安排在金陵相见,原来总部竟然在西安试飞院。
当然这也不奇怪,西安是大型军工所在之地,同时也是诸多航天院校所在之地。
两位院士又是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前辈,身处西安无可厚非。
跟在两位院士身后的科研人员看见苏木身旁两位身穿便衣,但露出国安局徽章的人员,心中的疑惑更甚。
眼前这人看上去极为年轻,有着一股子稚嫩气,应该还没毕业吧。
表面和他们这些动辄都是博士博士后乃至教授的人相比,属实是不够看的。
可这样的人身后却跟着两位国安局的人员,恐怕位置不低。
“你怎么会到这里来,也是参加一些项目?”
孙贤和张雅院士并不知道苏木来到此地参加的是倾转旋翼无人机的项目。
苏木这时扭头看了一下身旁的两位公安局人员:“两位院士的保密等级,应该知道这个项目吧?”
身后两位人员都点头。
只要在对应的保密序列内的话,是可以点出项目题目的,至于内容苏木应该尽量避而不谈。
“我来是因为倾转旋翼无人机,王翔总工二位院士都知道吧。
他承办的856倾转旋翼无人机项目需要用到我的飞控。
我就过来帮他们干一下,完成任务,正好为国做贡献。”
两位院士听到王总工的名字,瞬间明白了。
“王翔啊,那我知道了。按你的层次也能接触他们的项目,至于你说的飞控,先前也有所了解。
不过我还是觉得小伙子你可以专注于航空发动机的研制。
无人机虽然好,可是你只能影响这一个领域,而没办法更深层次的辐射其他领域。”
孙贤院士还是忍不住劝苏木,想让他继续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更加深入研究。
苏木微笑着摇头:“孙院士你说的我都明白,可是我还年轻不是吗?我想看看我的潜力到底有多大。
王总工那个项目我已经解决掉了。感觉还可以。”
这话语的两位院士一时发愣:“解决了?
10天之前你不是还在金陵搞航空发动机吗?这么快就解决了?”
对于856项目,孙贤和张雅两个院士其实知道的并不多,并不知道其中具体内容,只知道王总工在负责。
“果然后生可畏。既然你来了,短时间内也别走了。
给我们后面这些科研人员好好讲一讲你的航空发动机构造。”
张雅院士直接招呼着苏木,随后他转过头来对后方的科研人员说道:“这两天我带你们参观的航空发动机就是由后面这位小友自己一个人独立制造的。
他目前就读金陵航校,是一名大三学生,但是他设计的航空发动机却非同小可,你们也看过了,极端先进,并且功能比之于当今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还要高出20%!
今天也是有缘分正好遇见他。
大伙晚饭抓紧时间解决,解决完之后我请这位小友为你们好好讲一讲。”
甚至还没有容得苏木拒绝,张雅院士已经将活安排下去了。
得,苏木今天晚上又没得歇息了。
“张院士,你说的是真的吗!那航空发动机真的是他制造的?”
“这不可能有假。”
这时孙贤院士走过来对苏木说道:“关于航空发动机,你提交的材料专利审核已经过了一大半了。
专家意见这一块,我们两个在两天之前已经通过了。
按照进度看的话,估计还有一个星期就能授权下来。
到时候可得先给我们项目用。”
孙贤院士对苏木说了一些机密信息。
“这么快?”
这专利审核的速度让苏木为之一愣。
他只是想走国安局的特殊通道,这样申请一些专利以及特殊的项目的时间会大大缩减。
可是这个专利申请下来的速度也太快了。
要知道陈老院士在一个多月之前给他撰写的飞控还有电池专利材料审核也是历经了一个月的时间才走完全部流程。
而他从造出航空发动机,并且提交国安局渠道进行审核,到目前为止也不过10天。
如果按照两位院士所说,他最多半个多月就能拿到授权专利下来。
办事效率果然非同寻常。
要放在平常,一项专利从提交到申请下来少说也得大半年。
往多了说一两年都保不准。
果然,国安局能调动的资源超乎苏木的想象。
“特事特办,这航空发动机如果早几年出来说不定我们最新第5代战机用的就是你的发动机。
现在我们只能将它投入到第6代战机的研制中。”
孙贤院士略感惋惜。
而后方的科研人员已经炸了锅了,刚刚他们就去参观了苏木做出来的成品,也就是唯一的一台航空发动机。
碍于他们的权限,他们并没有机会直接接触到核心资料,毕竟专利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审批下来。
所以只能针对已有的现成物件进行解析。
可惜他们没有苏木的系统,没办法做到全面解析,只能在构造上不断的进行一些猜想。
加上两位院士在一旁针对性的做出了一些解释,他们也才了解了不到50%。
可光是这50%就已经惊艳了他们。
航空发动机领域想做出更加高层次的迭代雏形,是一件很费时费力而且要靠运气的事情。
可苏木一个人一个月的时间就造了出来。
这如何能不引发众人的慨叹?
一时间科研人员看向苏木的目光都带着敬佩,甚至还有一些狂热。
“行,那我今晚就听两位院士的安排,给大家伙讲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