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我是孙少平
作者:签歌茗 | 分类: | 字数:69.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百零三章 摆摊
第202章 摆摊
慢慢的不少外地的作家都过来了。
大多是坐着火车过来的。
有一个下了火车,直接往招待所那边去。
“同志,麻烦出示一下介绍信。”
他往口袋里头一摸,钱包丢了。
想着应该就是在火车上丢的。
这一下子着急的很。
“我的介绍信丢了,钱包也丢了。可以先入住吗?”
“这,没有介绍信我做不了这个主。”
招待所的人还怕人是骗子。
“那能不能让我借一下电话。”
电话费也是要钱的,贵的很。
还好还稍微的有点儿人情味。
电话倒是可以借。
直接给家里头打了电话。
说了这边的地址,“喂,寄一点钱过来,我身上现在已经没有钱了。”
“你不是带了钱走的吗?”
“别提了,估计是被偷了。”
打完了电话,跟这儿的说了个谢谢。
电话可以打,但还是不让入住,没有介绍信。
他离开了招待所。
就算是钱寄过来的话,也已经要很久的时间才行。
漫无目的的在城里走着。
这边刚发了大水。
受灾的人较多。
有着不少的人失去了家,就在周边揽工。
他也到处看看。
看看哪里能赚点钱。
整个包都被偷走了,一些重要的东西全没了。
看到了许多摆摊的人。
想着有没有什么适合自己做的。
还真让他找着了一个。
是一个代写书信的。
他是一个作家,字自然也是不错的。
这个代写书信的工作就很适合他。
现在这个年头不识字的人很多。
教育普及的还不够。
开始有着不少的人去外地打工了。
亲人之间互相联系靠的就是书信往来。
去找了个桌子。
钱包被偷了,介绍信也没了。
但是一些衣服还有书,本子,笔什么的都还在。
直接在本子上撕了张纸下来写了个代写书信的滋养。
很快就把摊子给支起来了。
还真的有生意上门。
主要是慢慢的开始出去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了。
还有着不少过年也不回来的。
火车票太贵了,想省着火车票,等赚够了钱再回来。
电话费太贵。
书信什么的还是比较便宜的。
很多人不识字,但即便是不识字也能分辨出谁写的字比较的好。
就像是不会跳舞的知道谁跳的好,不会唱歌的知道谁唱的更好。
“帮我写一封信。”
“写什么内容呢。”
“我来说,然后你看着写,最好是看看怎么写能够更好一点。”
他一天就写了四五封信,基本上都是家书。
赚的钱不多,刚好够生活的。
要想再住店什么的话就比较的难。
慢慢的黄原的人慢慢的多了起来,多了挺多的文化人。
大多是作家。
同是作家,互相认识见过面的非常的少。
或许能听说过名字。
但能见面的不多。
多少也能生存下去。
等着家里头寄钱过来。
再有个三五天的就是文化会了。
介绍信丢了,他还不知道怎么处理。
暂时先把自己的生存问题给解决好。
第二天的时候,客人还多了好些。
或许是因为他的字写的就比较好。
定的价钱也不高。
他没想着赚钱,就是能生活就行了。
很快有公职人员到了这边来,“你是黄原人吗?”
“不是。”
“个体户执照拿出来看看。”
“我没有那个东西。”
“没有,谁叫伱摆摊的。”
当即准备把他的摊位给没收了。
孙少平也参加了这个文化会。
看到这边的情况过来瞧瞧。
现在好一点,城里的话只要办了个证就能摆摊。镇上的话就更方便了,也没谁会管。
“帮帮忙帮帮忙,我的钱包被偷走了。现在身上一毛钱都没有,饭都吃不起了。我并不是要以此为生,只是钱都被偷了,等家里人寄钱过来了,我马上就不干了。”
说的比较的恳切。
他们看着也像是真的。
“你是哪儿人?”
“南边来的。”
“这么远,怎么到咱这儿来了。”
“有个作家的文化交流会,我就过来了,但是介绍信也一并给偷了,没有介绍身份的东西,进不去招待所。”
“你是作家。”
现在开始对作家比较的尊崇。
“小作家,发表过几篇文章。”
他们不再没收摊位了,态度大好。
怕的是那种没有身份的盲流。
对于作家的态度比较的好。
也知道最近黄原有着这么回事。
老百姓们不知道这个事情,但是这些个公职人员还是知道的。
“钱包被偷了,我们去查一查。”
“谢谢,真是太感谢了。”
“不用谢,还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说,尽量去办。”
现在的小偷慢慢的也开始多了起来。
像之前搞集体的时候,那些个偷奸耍滑的,现在都单干了,他们没有便宜占了。
就想着搞别的路子。
像这个偷盗就是很多人的选择。
来钱快,来钱多。
甚至干一票就够吃上好几年的。
像金富就发财了。
不过他被抓到了,没被抓到的人更多。
慢慢的到黄原来的文化人更多。
孙少平:“你的钱都被偷了?”
“是的,前天吧,我刚下火车去招待所的时候,发现钱包不见了。”
孙少平从口袋里摸出了一些钱出来:“拿着。”
直接给了他五十块钱。
“我怎么能要你的钱呢。这不合适。”
“借给你的,有钱了还我就行。出门在外难免的遇上一些难处,能帮上的就帮一把。”
这点钱对孙少平来说算不得什么。
“我也是这次参加文化会的人。”
“你也是外地来的?”
“不,我就是本地人。”
“这次的黄原搞了次大的,听说,拨款了好几万还是多少钱来着。还准备颁奖呢。你叫什么名字?”
“孙少平,之前在报纸上发表过几篇文章。”
互相交流了下,知道都是写小说的。
二人都带来了手稿。
互相都看了下。
孙少平给他看了一部分的琅琊榜。
“你的这个小说很有意思,我之前从来没有见过类似的风格,算是开创先河了。”
“你的小说更好,文字朴实,却感人至深。没有一定的经历写不出这么好的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