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猪把上神掳来做压寨夫君
作者:达不溜歪耶 | 分类: | 字数:30.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66章 人和妖
昭告未止,三娘的声音飘荡在小镇上方:“山君将领我们做灯笼、画面具……”
面馆,苏津撑着脸边听边闭着眼点着头,蓦地,她睁开眼来,扭头望向隔壁桌。“她刚是说……我来领大家做灯笼?”
多道视线投来,苏津指着自己,“我吗?”
众人:“是的。”
她窜起,插着腰,“我哪里会做什么灯笼?我……我不会呀!”
三娘抬起下巴,指了指时桑,“让山君夫同你一起。”
时桑接话:“我要教孩子们写福字。”
拎起眼皮,苏津着急:“那那那那你为什么不和长凝说说?我只想找个地方待着,不想干活!”
时桑但笑不语。
燕临把着饭碗,闷声道:“我随你一起。”
话声一出,所有人看向他。
时桑的眸光冷了几分,绣绣倒是笑得意味深长。
苏津惊喜:“你会做灯笼?”
燕临坦然:“不会。”
苏津无语。她嫌弃地直摆手,“那你凑什么热闹?”
燕临冷哼一声。
时桑看她,“就让大家随意描绘,千人千面,更有韵味。”
“哦。”苏津气哼哼地坐回去,撑着脸扭头继续望向窗外。
哼。没有一个好人,都只会欺负她。
吃得苦中苦,方为一山君,然后再吃苦。
下辈子不要做山君了。
长街上,一些妖在慢悠悠地走着,傍晚的光温柔缱绻,似纱似雾,覆在楼宇上。
在这样于妖界十分寻常的日子里,狼珩的第一个“节”就被这么潦草定下,然后,悄然而至。
翌日。
时桑一早起了床,苏津也醒了,可一想到自己下午还要干活,她立刻倒头接着睡。
看着被中蜷缩的某人,时桑莞尔,轻声道:“我同三娘去采购,午后开始做灯笼,别忘了。”
苏津没答话,只抬起胳膊,默然地同他挥手。
这样的夫君,快走快走。
时桑刚至门槛,叽叽咕咕滚过来,跟在他身后。一人二球,下了山。
燕临、三娘和长凝已在牌坊口候着,人到齐,一行人出发。
长凝一跃,化作虎形。叽叽咕咕率先跳上她的背脊。明黄的虎毛里露出来两团绿,倒也挺和谐。
时桑打头,将叽叽咕咕护在臂弯里,三娘随后,燕临最后。
大家坐定,长凝便仰着身子,向长空蹬去。
这次要去的是风华镇。
白云稀薄,天空湛蓝,长凝一跃数十里,身形矫健,穿梭在云层之间,时而如鱼跃龙门,时而只隐约能见到些许颜色。
和苏津一样,长凝在结界之外停下。他们挨个下来。
重回人形后,长凝从时桑手里揪起两个团子,扔给燕临,交代:“你看着他们。”
燕临接过团子,顺手摞起夹在胳膊下。
两只团子奋力挣扎,他就用力拨动他们头顶的叶片,以示警告。
意识到燕临不好惹,团子们瑟缩起来,不敢再动。
见状,时桑甚是心疼,他刚想要叮嘱燕临莫要再对团子这样,燕临已然开口同长凝说话。
错失良机。时桑同情地望了眼可怜的团子。
燕临问长凝:“你也要进去?”
“对。”长凝扭过身子望向前方路途,“以我的道行,进结界没什么事,只要我不使用法术害人,像他们凡人一样就行,至少能撑一个时辰。”
三娘问时桑:“阿津可带你来过这个镇子?”
时桑:“之前阿津带我去的是白云镇和青芜镇,未曾来过此处。”
三娘:“白云不错,那里的人都挺热情,青芜不大行,鱼龙混杂,常有歹人。”
时桑认同地点了头。的确有歹人。
侧目,他忽而发觉燕临正盯着他,便问:“怎么了?”
燕临闷声:“你以前不是叫她苏津的吗?怎么现在唤她阿津了?”
三娘只当是孩子的胡话,哂笑,“他们俩是夫妻,想怎么叫就怎么叫,你还小,你不懂。”
时桑欲言又止。
“好了,我们是来采购货品的,别在这耽误了。”长凝扬手,她同燕临轻抬下巴,“我们走了!”
燕临鼓着脸,杵在原地,望着仨人的背影发愣。
仨人往前走了半刻,即到结界处,与其他地方不同,这里竟然明显地竖了块无字碑,令人和妖的界限泾渭分明。
“这是?”时桑低头看去。
三娘解释:“一般,我们要去凡间都是来风华镇,这是给小妖们的提醒,免得一些小妖还没做好准备就迈了进去。毕竟,这结界内外丝毫瞧不出差别……”
正说着话,三娘身上倏忽间发出绒绒金光,接着,她的面容迅速衰老,双颊凹陷,眼皮耷拉下来。
眨眼间的功夫,她就从二十七八岁的模样变成了五十岁,脸上纹路蔓延,与之前天壤之别。
时桑讶异得说不出话。
三娘一笑,慈眉善目,“在百山地界,我用了粉珍珠,得以维持容貌,入了凡间,那些东西都没效了,这就是我该有的样子。”
语气镇定自若,完全不见紧张畏惧。
时桑收回视线,“嗯,原来如此。”
未免令三娘尴尬,他刻意强迫自己不去看她,但那震撼始终笼罩在他心头。
由三娘可见,生命的流逝并没因他们从凡间去到百山地界而停止,他们的命数从未改变。
凡人,能活多少岁呢?
纵然是到耄耋之年,那也甚至不足妖寿命的一半。
人与妖的相恋,注定不可相守至白头,也无法孕育子嗣。
他与苏津呢?
许是连人、妖都不如。
绣绣说过,苏津能活几万岁。
“到了!”长凝利落的话声如一柄短剑,割破了时桑的遐思。
放眼,是镇上来往的百姓,时桑还在恍惚,却是很快,他就想透彻了。
正因有些事是命中注定,才更要好好把握当下。
当下,是要采购灯笼。
仨人同行,时桑主要负责选和拿,三娘和长凝主要负责砍价。
三娘貌似是镇子的常客,不少摊贩都认得她,还会少些要价。
山民众多,所需的灯笼、面具、红纸就众多,他们买空了好几个摊子,才把数量凑齐。
最后,望着堆成山的东西,他们不得已雇了辆马车运送。
将东西搬上马车后,时桑要坐在外头为车夫指路,车夫却是神秘兮兮地一笑,摆摆手,直称不用。“你说的那个地方,我晓得!”
时桑一头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