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乡村日暮有人家

作者:嘎嘎和呷呷 | 分类: | 字数:51.5万

第16章 翘头鞋的做法

书名:乡村日暮有人家 作者:嘎嘎和呷呷 字数:3602 更新时间:2024-11-05 16:39:31

倩倩跑到云龙桥头,便看到公公站在吊桥处四处张望。

她回了声:“在这呢!”快速跑到公公身边,“公公,杨梅卖完了?”

“还没有,看你这么久还没回,担心你走迷了,请了旁边摆摊的公公帮忙看到,来找下。”天开解释。这个孙女平时很少上街,女子本就不善记路,被人拐了去就晚了。

“公公你看,这个地方就这么大,哪里还有找不到路的。”倩倩笑着比划了一下。

“月饼买了没有?”

“买了十四个,不过拿了四个送人。”

“不是只给了十文么?自己又出了四文?”

“我跟一个小书生比背书,赢了两钱银子,请了他和他的同伴各两个月饼,自己买了十个,就把十文花光了。”

“赢了好多?”天开惊了,两钱银子可是一匹麻布的钱,又有点不相信地问,“两钱银子?”

倩倩点了下头:“昂,两钱银子。那个小书生书读得不怎每样,花钱却大手大脚的。”又对天开说,“公公,卖材市这里有个人卖格子布,说做大袖衫好看咧,宽九寸的,要七文一尺,我每去看看吧。”

天开看孙女那亮晶晶的眼睛,心里叹了口气,跟着走进市里。

那个卖布的汉子看倩倩又走回来,笑道:“小女仔,又来了?”

倩倩笑了笑,拿起白底红紫条的给天开看,天开又看了其他色的,便跟卖布的聊了起来。

“宜阳乡的,家里女仔多,就多种了点棉,织点布。”

“那你有福气,怎么不卖到牙行去,这样出货快。”天开问。

“牙行价贱呢,今日正好有空,就在这里试一下。老丈,给你孙女买几尺?”

“这样,你家女仔多,我那里还有些秋杨梅,味道还算不错,跟你换几尺布,你看哪样?”

“秋杨梅?五月没摘完的?”那汉子好奇,显然动了点心。

“又大又黑又甜,你家姐姐多,换一下呗,大家都早点回去。”倩倩在旁边帮腔。

“有几多斤?”

“不多,五六斤,”天开笑哈哈,“我去挑过来,你选,都是好的。”说着就要离开。倩倩忙跟上,还回头吩咐卖家:“等到哈。”

回来装了半兜杨梅谢了帮忙看摊的老丈。到地方拿给卖布的汉子看,那人拿了一把吃了,点头说:“可以。”

天开把一大半用草兜装了,剩下的一点是要带回家留给几个小的吃,称了下道:“五斤四两,算五斤,换五尺,哪样?”

卖布的汉子看了下秤,收了杨梅:“量十一尺吧,十尺怕不够,若多了的还可以做个手帕子,再不济也可省出对鞋面不是?”

倩倩想挑白底的,但天开认为白底的易脏难洗:“也就只能走亲戚时穿下,你天天不是山里钻就是纺纱织布的,哪里能穿白的?要个蓝底的。”

于是卖布的汉子给量了十一尺蓝底白红条。天开拿出一小串七十文的。“再补四十二文,拿二十八文出来。”倩倩在旁边细声提醒。

“老汉的这个孙女算账快呢!”汉子笑道。

“这女仔没事就喜欢琢磨。”天开也笑,给取了一部分铜钱来,给了钱。汉子数了数,两人各拱了手道谢。

倩倩把折好的布放在背篓里,跟卖布的汉子道了告辞,跟天开离开。此时已到未时中。

两人经过急递铺时,倩倩进去讨了碗水,请公公喝了后才自己喝。祖孙俩在路边找了块石头坐下,两人分食了一个月饼,又吃了粑粑,才往回走。

路上倩倩一会子叽叽呱呱地说话,一会在旁边的山里看到木通,摘几个藏在低处的八月瓜,丢在背篓里。又是蹦又是跳,跟天开说那块银子买了书和纸,还剩下九分多呢。走了将近一个时辰才到家。

倩倩先把泥屐脱了,将布拿给张氏看,炫耀道:“这是公公帮我买的呢,是不是蛮好看?”又拿出月饼,“里面有红豆馅的,有芝麻的,有五仁的,好吃的咧!”

张氏微笑:“叫你娘收好了,过节吃。”

倩倩嘟着嘴,把月饼收进柜子里,把八月瓜放在桌子上嘟囔:“弟弟又不晓得哪里去了。”

“柏崽跟你爹到田里收稻草,你娘去放牛了。”

倩倩不做声了,跳着把自己的钱放进抽屉里的小陶罐里,换上草鞋,清空背篓,带上小挖刀,到东门外的田里挖猪草。边挖还边唱歌:“天边红云一片片,岭上油桐叶子青。赤脚走在田埂上,摘了一把鸭脚芹。”

天开把未卖完的杨梅给几个孙子一家一碗送去,留给重孙辈的小子们解馋。剩下的有大半碗则拿回来,叫张氏用清水洗了泡着留给柏崽吃。

倩倩直忙到天黑时才挨着关门时刻从东门跑进来,这才挖了不到半篓。晚上吃的是肉焖干菌子,肉是天开卖了杨梅后买的。

几个大人分吃了两个月饼,倩倩和柏崽则是一人一个,还相互尝了对方的,吃得心满意足。

晚上月亮好,趁着何氏洗碗砍猪草的工夫,倩倩移了纺车到门外,借着好月光,嗡嗡嗡地纺起纱来,边纺边背早上读过的书。想起上午赢的银子还剩下有九分多,可支撑一段时间,心里乐开了花。

张氏坐在旁边安静地绩麻。此时棉花已摘了大半,村里有种棉有纺车的人家大多也趁亮纺织,一片嗡嗡吱吱声。

等到她洗脸洗脚到床上睡时,还听到附近其他人家纺车旋转的声音。

八月十四日,柏崽也放了假,添玉夫子忙着走亲戚去了,学生们自然各回各家。

何氏一大早带着两个孩子,提了三只鸡,十几个蛋,及昨天做好的油桐叶包的芝麻馅粑粑,三个月饼回娘家。三只鸡一起装在笼子里,其他的则放在一个深篮子里,一担挑了。

倩倩还是穿着深蓝色的衣裤,衣裳只是比那天的稍好一点,裤子还是同一条,腿上系着浅黄色的漆裤,外面系了条绿色白裙腰的马面裙子。这条裙子是用自织的麻布自己用丝瓜叶染的,新做的,还带了个何氏做的同色布香囊。

柏崽则穿着新的青色直缀,系白色麻布衤旋子。三人都将布鞋收起来提着,只穿着草鞋走路,准备到地方才换。

花了大概半个时辰才透过高大的树木缝隙看到华岩,又走了小一刻钟便看到小路尽头的黄土村墙。三人走过掩着的小门,向右转了个弯便到了何生贵现在住的那栋黄土黑瓦小房子。

此时还没到午饭时间,外祖母李氏正在后门里坐在狗狗凳上倚着门槛择菜。看到她们进来,站起来接了,说了几句话,去里屋舀了碗红瓜子出来,放在桌子上。

何氏换好鞋后拿了另外两只鸡分别给二叔、三叔送去,在两家分别坐着说了会子话,才回到娘家。

李氏已经杀好了鸡,用开水过了毛,倩倩帮着把鸡毛褪了。小舅妈黄氏打牌回来,拿了鸡到井边剖去了。

几个表弟妹也从外面玩耍回来,坐在桌边嗑瓜子。坐了没多久,朱家姨娘也带着表姐们到了,一屋子小孩子,倒是很热闹。

姨娘顺便教小女子们如何做翘头鞋。这种鞋有好几种样式,最常见的就是凤嘴鞋、鸳嘴鞋、云头鞋、福头鞋。

前面两种鞋的鞋头是像鸟嘴一样高高翘起来的,窄窄细细,一般人还穿不上,只有那些大户人家的女子缠了脚的或者天生细脚才能穿,又费时又费工。不过穿上后很好看。

后两种就是普通稍翘的鞋头,不过在鞋头上或绣或缝上布裁的云头儿或者福字儿,做起来就简单很多。

“不管哪种鞋子,纳鞋底都是最花工的,一对好的厚的千层底光是鞋底就要花十天半个月才能做好。”姨娘拿出粗针和打好的细麻线时说。

“这们麻烦呀!”她的女儿石玉撑着脸儿说。

“麻不麻烦你还不晓得,每次给你爹做鞋子不得花半个月?”姨娘嗔道。“那都是晚上做的,又不是白天。”石玉不服气。

“绣花鞋更花工。”外祖母李氏说,“哪种绣花的云头鞋子不花工呢?什么老虎鞋子,绒鞋子,都是花工的。女仔仔有的是空,不要怕麻烦。你们大姑女工好,要多学学。”

何氏在帮忙烧火,李氏掌勺。朱家姨娘给她们演示如何做翘头鞋子的尖嘴,这是何氏不会的,倩倩因此学得特别认真。

翘头弓鞋比普通的翘头鞋子做工要复杂一些。首先鞋底就不一样。制作翘头弓鞋的鞋底就比普通鞋的鞋底麻烦。

当然还有另一种弓鞋,不用翘头鞋底,只是把鞋头那里裁成高高的形状,最后缝成高高的翘头,用木头的鞋模子套着,直到定型。

后面一种更常见,但前一种更牢固耐穿。

但见姨娘先把表姐的鞋底纸板放在两层搭好的干笋衣上,用大针缝好,再依鞋底纸板的样子剪下来,这样就得到两个鞋底板。

用米饭把笋衣的鞋底板粘在白麻布上,剪下来,以此为基础,每个底下再垫三层干笋衣,用大针粗缝好,在鞋头的位置用线根底连上,使鞋头弯翘成船形,再剪下来,缝好。

另外还要准备布条给干笋衣的鞋底包边。在鞋底上再加上几层干笋衣,最下用张大的铺底,用粗线缝好,在船形的拉线上再缝一次拉线,然后裁好,至此,翘头底就做好了。粗看那底好厚。

把不用的碎布烂布折叠好多层,依据鞋底的样式将布料剪出鞋底形,最后一层要用白麻布,这样纳出的鞋底才好看。

然后用细麻线和大针将所有的鞋底都缝合起来,最下面一层白麻布的尺寸略大,方便将所有鞋底的碎布纳进去缝好。

纳鞋底是很花工夫的事情,因为比较厚,一般会先用锥子锥出孔来,再用大针牵着麻线缝。好在表姐的鞋也不大,所以到下午一双底就纳好了。

在整个过程中,连接鞋头和鞋底作翘头的线一直没有剪断,这相当于固形了。姨娘还在鞋尖处缝了一片颜色鲜艳的鞋尖布。

等鞋底做好后,便是裁鞋面。这种鞋的鞋面是由两片布缝制的,一般有一个样式的纸板,先绣好花样或缀好云头后按纸板裁下来,缝好边后先把鞋鼻部分缝好,再在鞋鼻处缝上用彩色布裁好的云头,即为云头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