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日暮有人家
作者:嘎嘎和呷呷 | 分类: | 字数:51.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7章 成亲
到家后,黄氏和张氏已把杂事做完,饭菜也做好了。小辈们把担子放在门前的坪子上,将里面的回礼拿进屋来。
天开把回礼一一摆在桌上。张氏切了一碗带回来的酥子肉热了,将带回的炸鱼、炸黄豆装了一碗,切了一大碗冷粽子。几个孙子、外孙子大吃起来,把肉菜都吃完了才罢。
花荣和女婿第二天就带着孩子回去,张氏把那一对鸡和一半的鸡蛋放回去,又加了几十个糍粑,花荣夫妻二人推了半天才收下。
后面的十几天,天开带徒弟打箱柜。两个儿子尧寿和禹寿白天开荒。三人也抽了几天时间卖杨梅。
那片地开好后,在四周垒起高垄。在旁边割了带刺的金樱子、野玫瑰、野荼蘼枝条,两头削尖插在垄土里,交叉呈环状围着这片地。
又割了几十枝枸骨,挖了几十棵长着长长刺的雷公刺和绣花针种在外围的四周。在出口处做了个篱笆门,两边各插了四根枸骨枝,以防止野兔跑进去。
把铲下晒干的草和铁芒萁一把火烧了,火灰都撒在土里,准备后面种豆用。
很快两个樟木箱,一个樟木大衣柜就做好了。箱子都是钉的铜把件,衣柜门上有浮雕彩绘。做好后上了朱砂大漆摆在坪上晒,凡路过的村里人都来点评围观。
张氏提前去旁边的树林里挂了几担松毛叶子柴。尧寿和禹寿去老远寻了几棵枯树,锯断了枝干抬了回来,后面连树桩都挖回来,劈成片柴垒成柴垛。
又砍了几担棍子柴,去自家的松林里疏了些枝回来,一起摊开晒在坪子的一角。
几天后的傍晚就忙着腾房子。把几位老人的东西搬到附近的一处土坯房里去。这屋里的泥地面要添新土,再次捶厚捶平。
家具重新摆放,老的要擦灰重新上漆色。楼上楼下都要打扫,要剪花贴喜。还要洗同族共有的彩轿的轿围内外,用买来的彩线打络索装饰,给轿把手重新上漆。忙了几天才忙好。
地里的豆子、洗子瓜、高粱、春小麦挤人挤时间忙着种好了。明代中后期,后来由美洲传入的作物如红薯、南瓜、玉米、花生都还没有传入此地。
五月二十八日给全村十几户人家下帖子,帖子是由禹寿写在自己裁的红纸上。说是下帖子,其实就是说一声的事。这样的喜事,其实一直是全村出动的。同时又去给其他村的亲戚下帖子。
花荣和女婿带着几个孩子也来了。晚上天开向苍强订了三十日要半爿猪肉,虽然他这里好几天才杀一头猪,要卖完还得转上几十里路。
二十九请了村里的几个厨艺好的帮忙,定好写好菜品单子,约定好主事人。家里有的拿去用,不够的天开带着禹寿和几个帮忙的去街上买,直到下午申牌末才回来。
这天又要制催妆,送两只鸭以代雁奠,与彩轿一起送到女家迎亲。
三十日,这天家里人都不去干农活了。张氏一大早先去田里摘了两大筐桑叶回来放着。用过早饭后,天开先带着禹寿到祠堂祭了祖,祷了告,又回来在神龛前上了香。由禹寿带着一对木漆雁带人去迎亲。
管事的人则从村里其他人家里借大锅、大铲,借桌子,借长条凳子,借碗筷,都拿到大厅屋。
大厅屋最里朝着大门的地方已放上张八仙桌,桌上摆有天地君亲师牌位,地上放着陶香炉,点着从下村买来的大香。八仙桌后面正位的墙上悬挂祖宗神幔。这是新人上香的地方。大厅屋的门窗也贴着双喜字。
吃席用的桌子已在大厅屋里和外面的坪子上摆好。长凳子则垒成几大叠贴墙放着。在靠着油榨房的这面专门垒成的三口大灶台上放了三口大锅。
一口在炙苏子肉上已涂好蜂蜜的皮,肉则是五更杀好拿来就开始切块煮了的。一口在煮借来的碗筷,一口在煮肉。角落里是垒得高高的劈柴树枝松毛。
各种配菜已洗好。旁边的两张方桌旁几个人正在砧板上切,切好的菜分别放在不同的竹箩里。要用到的大量姜、蒜、花椒、山胡椒、胡椒、食茱萸,也已洗好。姜切成大片,茱萸也研碎了用水泡着作辣油。
等碗筷们煮好后,捞出来放在大木盆里用凉水浸着。大厨便开始炸苏子肉、炸猪肉块、煮猪肚。
这边,天开的两个姊妹挑着红鸡蛋糯米来了。其他亲戚也陆续到了,坐在屋子里外的凳子上嗑瓜子聊天。等到巳牌末刻,才有打头的小子回来说迎亲队午时初便可到。早有一群小孩子聚在北门外面向着坡下看。
没多久,便听到鞭炮锣鼓唢呐的乐声,听声音想来还有一两里才到。这边,大厅屋里的头几份菜已入锅,就等着新人转了村之后入祠堂拜见,行了正礼后开宴。
眼看迎亲队带着大红轿子来了。小孩子们跳了起来,跟在后面看热闹。在队伍进村前,要在村头的大树上挂上红布条子,这是习俗。
然后进村先绕着村墙边的路走一圈,再绕着大厅屋外转一圈。新郎进祠堂跪拜烧香祷告,算是告知守村土地和祖宗有新人加入,请求保佑。然后花轿顺路到达婚房。
在堂屋里的主位上摆了张桌子,两边一对太师椅,就是长辈受新人礼的地方。天开和张氏一人一边,黄氏坐在天开下首,三人都穿着新洗的靛蓝布衣裳。
新人一身红袄裙、红鞋子,下得轿来。禹寿则戴着乌纱帽子,两边簪一对红通草花,穿着深蓝色的麻布直缀,里面白色棉布贴里,披着红布。
新娘在媒婆的搀扶下跨了筛子和火盆后,禹寿对着楼上射了一箭。随后新娘被两个妇人搀着倒退着进门,先拜灶台和纺车织机,再拜了祖先牌位,最后才两人牵着红布在礼赞的唱声中拜了天地、高堂,又相互对拜。
禹寿才用秤挑开了盖头。随后两人又相互喂了食,其实就是送亲队挑来的稻草灰水泡的大枕头粽,用由红线缠着的切开的干葫芦喝了合卺酒。
旁边围着的人们,特别是小孩子,都吃着炸果子,糯米纸包的饴糖,笑嘻嘻地看着。鼓乐歌手们又热闹地唱起婚嫁歌来。
然后就是送入旁边的房间里,床上已预先撒上了谷、麦、豆、黍、荞麦这些五谷,铺着新床单,摆着新做的红被面。
而新娘的嫁妆,主要是几台扛。两扛是樟木箱子,两扛是木盆、木盒一类的实用品,其他是被子、布匹、四季衣裳之类,都整齐地摆在一边。
这边拜完堂,门外就燃了一大挂鞭炮,随后祠堂那边就响了一挂鞭炮以应和,即有人上来请客人下去占桌吃饭,说是宴席半个时辰内开始。同时在堂屋和前面的坪子上摆了两桌宴请女方的送亲人员。
鼓乐手奏着乐,兴兴头头地到祠堂去了。天开叫尧寿把女方带来的一担糯米粽子留下几个送客用,剩下的挑到大厅屋去。这是宴前的点心,用来蘸糖粉吃。这时当地的所谓糖不是白糖,而是带点黄褐色的糖,甚至是黑红色的油红糖或油黑糖。白糖太贵,普通人家根本用不起。
菜是十大碗,有肉有鸡有鸭,酸辣,麻辣是主要口味。前面的猪肚汤、肉丸笋片黄花菜粉丝汤。中间的酸辣鸡、麻辣鸭。主菜是葛根蒸的苏子肉和酱烧的红烧肉。
甜品一道是蜜饯李子红豆甜汤。蜜饯李子是从村子里人那里买的,红豆是自种的。成色虽然不太好,加了足够的麦芽糖,足够甜,刚端上桌就被小孩子们一扫而空。
最后还上了一盘黄豆炸鱼。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过后,十大碗便齐全了。
这是这片地区主要的宴席菜式,丰俭由人,不论什么菜式,肉多不多,都要摆满十碗才算。
期间禹寿敬了三轮酒,又上来给女方亲友敬酒,上下两头跑。
村里人和亲戚在祠堂吃,女方的送亲人在家门前吃,何氏也在屋里吃了。吃完的人陆陆续续离桌。也有全是男子的桌子喝酒猜拳,一阵“六六顺”“五子登科”“八匹马”“玖玖玖”高声吆喝的酒令中,杂着豪爽的大笑。各色的狗在桌子底下钻来钻去捡骨头吃。
也有亲戚吃完待了没多久就要回去的,黄氏、张氏自然要苦留过夜,把鸡蛋、糍粑、粽子当回礼。张氏还要另外抽时间喂蚕、喂猪、喂鸡鸭。
女方的送亲队也要离开。众人自是一番送礼和推托,一方要送,一方要推,最后亲友们挑走了十几个枕头粽,一块七八斤重的猪肉,一对鸡,几十个染红的鸡蛋。
等客人走得七七八八了,也到了申牌时分。天开已去各家各户通知了在大厅屋里吃夜饭。夜饭这餐吃的主要是中午的剩菜。剩菜一般有点多,很快就会坏掉,所以一般村里人要吃两餐。
吃过晚饭后,管事的会把碗筷洗好,跟桌凳一起还回各家。哪家的碗筷有多少,都是什么,都在脑子里记得清清楚楚。
晚上还要闹洞房。这个洞房倒是闹得平平常常,小年轻们没多久就被天开赶走了,连柜子里、床底下都找了。直到确认没人后天开才带着张氏、尧寿去小房子歇息,黄氏则去老大家的那间房睡。
第二日,何氏起来给几个老人递了茶,上了自制的朝食,又跟着禹寿到祠堂里上了香祷了告,曰“子禹寿之妇何氏敢进”,就算是彻底嫁进这个家了。
张氏用宴席未烹的剩菜外加其他的配菜做了一桌子,专门请管事的几个用了个早饭,整个成亲仪式就结束了。当然少不了几个小红封和剩下的粽子糍粑鸡蛋肉菜的礼。
红封不过是每人二十个好铜钱。要知道村子里的随礼就是几个钱,关系近的八钱到十钱,关系远的五六钱。
禹寿拿着何氏的手帕和簪花去岳父家拜谒女方的父母亲戚,这叫卯筵,傍晚时分即赶回来。晚上天开叫禹寿算了下合计收的礼钱和花费,是亏本的。把收到的礼钱都收在钱篓子里。
三日后新人夫妇回门,自然又是带了鸡鸭肉蛋,这是男方去女方家熟悉亲友。又是吃饭喝酒不提。当天禹寿回来,何氏要待在娘家几天,后面再去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