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风华
作者:千秋随笔梦 | 分类: | 字数:2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零七章 善后
“其余事情交由太子处理。”
李宁昭在宣布完两件事后便站起身走出了大殿,只留下面面相觑的大臣们。
城里的事自然需要有人主持全局,而这个人选自然落在了李淳安的头上,这准确的来说是明令他亲政后的第一件大事。
李淳安当即安排各部开始展开统计和救助的事宜,兵部和刑部还有刑狱司一同排查城内剩余的奸细情况,玄策军则返回驻地整备,暂时所有城防交由禁军值守。
不过玄策军能返回驻地,李淳安可不会这么放顾玉尘闲着。
由于要处理政务,李淳安此时不可能再像之前一样天天外出了,李淳信要如何葬,城内的受灾情况要如何补救,如何安定民心,这一系列的问题还等着他去解决,甚至还有兵部年前呈奏的凉州边防调动事项。
为了让顾玉尘更加合乎情理地参与政事,李淳安以顾玉尘护驾有功为由,擢升为从四品宁朔将军,挂职兵部侍郎,正四品衔。所谓挂职并不会改变现有兵部侍郎的职位,而是再设一席,只是没有实质的职权,不掌事。
不过这到底有没有实权的事,自然还是有待商榷。
皇城失守,本就是禁军的责任,所以此事没有过多问责薛离薛离已是谢天谢地,自然不敢恩求什么。
至于龙易,自身只是禁军六大营其中的一营统领,官职正五品,在他之上除了薛离还有三大统领,而招募官员和士兵则是由吏部和兵部来考核,所以这件事情的责任还不用他去背。
李淳安以龙易骁勇善战退敌有功为名,擢升为正四品将军衔,职位依旧不变,只是这样一来三大统领才正四品的衔,龙易倒是和他们平起平坐了。
实际上大燕朝正三品以上的武将极少,目前一品武将还都是虚设,要说有实权的官职最大也就是薛离的正二品禁军大将军衔,顾玉尘和龙易的正四品将军衔已经是极高了,要知道杨宁一个掌管凉州前军的前军将军干了二十多年也才正四品。
此刻,顾宁清被送回了醉盈楼,顾玉尘和沈云翰就坐在兵部的正厅之中。
“太子的意思是要重新核查京城内所有人的三代祖籍,特别是兵部和吏部的官员,先要自查,然后再由户部审查。”沈云翰揪着胡须面色凝重。
“是,昨日之事对大燕来说绝对是天大的笑柄,临安城之中竟然有着这么多反贼,简直是匪夷所思。”顾玉尘看着桌面上的奏报,正是关于水云卫昨日的行动,盖青特意让人誊写了一份送到顾玉尘手中,毕竟前面那些事顾玉尘一直在参与。
此时这些事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回报给顾玉尘也合情合理。
“核查官员倒还容易些,只是这核查整个临安城的百姓,这事恐怕难啊。如果算上外城,临安城占地都有十五万亩,接近一百八十万人口,户部才有百十来号人,多半是要从军中抽人,禁军内部已经出问题了,所以这事儿大概率是你玄策军接手,只是,你就能确保你的玄策军完全没问题么?”
沈云翰的问题十分尖锐,但也十分现实,除了顾玉尘自己带来的人马,其他人都是由兵部操办召来的,难道这些人里面就没有人有问题么。
顾玉尘一时不知如何作答,虽然在这次的事件中玄策军没有发生任何叛乱情况,可这也不能代表玄策军里一点问题都没有。
只是如今他也想不出来有再好的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就在这时,兵部门口的侍卫前来禀报,葛青到了。
顾玉尘亲自出去将盖青迎进正厅。
“恭喜顾将军了,年纪轻轻升正四品,还任兵部侍郎。”
顾玉尘礼貌性地笑了笑,“盖大人就别打趣我了,且不说是个只是个挂职,此时被太子揪上来,那是要出力气的,这麻烦事儿旁人想躲还来不及。”
“可你顾玉尘却一定不是想躲的那批人。”盖青一语点破,的确,且不说顾玉尘和李淳安的私谊,就算没有这层关系顾玉尘的性格也是那种敢为国家担当的性子。
其实这事儿说来也奇怪,自周之前大到各家权贵,小到平头百姓都对国家没有一个明晰的概念,反正百姓可活,权贵能依旧富贵,是哪朝哪代关我何事?
只不过自周以来月泽国的兴起让中州有了对外的压力,周八百年,对外战争不断,涌现出无数忠君爱国之将领为世人传颂,更有被掠夺的边民历经几代波折只为还乡。
便是从那时起,在中州这片大地上的人们便逐渐有了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周盛时更是创造出了万邦来朝的景象,那时的南洋诸国,百蛮之地,北境之民无不来朝。
若非到最后周皇愈发昏庸,也不至于分崩至十三国,引发百年血乱,到如今还是天下两分。
“盖大人来此想必不会是专门来道贺的,可是事情有了什么进展。”
盖青咧开嘴笑了笑,又对着沈云翰拱了拱手,“两位都是有幸见过我刑狱司百毒棺的,纵使再不怕死的人见了那玩意也得抖三抖,要我说罗兴贤也是条汉子,硬是在里面抛了小半刻钟才开了口,出来时已经有不少毒虫都钻进肉里去,我手下足足挑出来有百十来条。”
听着盖青的话,顾玉尘感到有些不寒而栗,浑身不禁一阵过冷。
是了,想起那天的场景,要是放到自己身上他也不知道自己能撑多久,等等,自己怎么会有着么怪的想法,不行不行,希望自己一辈子都不要再碰到那种东西。
沈云翰毕竟是老人自然见得多了,倒是没太大反应,“罗兴贤交代什么了?”
“隐刃。”
“隐刃?那是什么。”沈云翰不解的问。
顾玉尘解释道:“一个梁国的情报组织,只是很少有他们的消息。难不成罗兴贤就是隐刃的首领?”
盖青摇摇头,“这沈云翰倒是极为滑头,只说自己是隐刃的高层,却不说明白到底他在哪个等阶,再问只能说就连他也不能确定。”
“哼,那就再给他丢进去!”沈云翰气愤道。
“哎,沈尚书别急,这罗兴贤虽然说话遮遮掩掩,可要是不吐出来些真东西我怎么能轻易过来呢。据罗兴贤所讲,这城里至少还有一位身份与他相当的隐刃高层,不过根据我的分析,此人身份只会比他高。
至于最重要的,还是探听到了隐刃计划的内容,与我们所知的消息对应来看,真实性极大。
据罗兴贤所讲,自大燕开国便有隐刃的成员潜入临安城,也就是在第一次登记护碟之前,也就是说户部要查护碟的话,恐怕时间还要往前些。第二点,这些隐刃成员为了保密绝大多数都不会有人联系,除了他们这些高层与大梁之间。
上一次他与大梁的来信还是年前,这次行动比较急速,所以他的信件也才发出去两天。”
“不对啊。”顾玉尘有些狐疑的打断道,“这么大的行动,他们能不提前和大梁国内商量好,如若此时大梁兵锋直逼清州、拒州、肃州,我们将会很被动。”
不等盖青解释,一直眯起眼来静听的沈云翰开口道:“恐怕他们是想扶持二皇子上位从而暂且把持燕国朝政,进而得大燕民心。如今大燕国富兵强,民众安居乐业,如若突然掀起战事大梁也占不到半分好处。
说白了他们想用最小的代价拿下大燕,他们还没有能力能够通过单单的军事力量从而灭了大燕。”
盖青点点头,“是这样,据罗兴贤交代,他们与梁国之间的来往几乎很少,梁国在内给了他们十分巨大的权力,他们这已经是第二代潜入临安的隐刃成员,还有些潜入者则多是兵卒一类,或是更低阶的罪犯亦或是情报人员。
这次行动罗兴贤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响应,据他交待如果算上第一代的话应该有近五千人通过各种手段进入了临安并留了下来。想必等兵部和户部稍后的统计结果出来我们就能做个对比。”
其实大燕在梁国境内也有自己的情报组织,国与国之间这很正常,可大燕的情报组织远远没有这样的规模,或者说梁国派来大燕的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情报组织,更像是一柄利刃要扎进大燕的心脏。
大燕与梁国之间的经商贸易停战后逐渐都在开放,通过经商秘密进入临安的都有不少,且大燕和梁国同属周朝后裔,仅凭外貌完全无法分辨,这样的事情也就自然很难防备。
“嗯,户部和兵部的所有官员都派出去了,你看我这屋子都空了,虽然这些人里就难保不会有人有问题。”
“罗大人担心的问题是我水云卫最不担心的,水云卫的审查可要比其他地方严格的许多,说句不好听的,就是你说你家祖坟在哪我们都要刨开看看,虽然有些不厚道...” 「三千字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