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风华
作者:千秋随笔梦 | 分类: | 字数:2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三十七章 列阵
处理完手头的事,对顾玉尘来说最近的大事便是操办新军大比了,这次大比是新军一次集体操训,除了最传统的检阅环节,经过张承和陆务观的商议,再加上顾玉尘的经验,他们一致决定还要设置体能校验和兵器掌握的项目。
新军虽说是三千人的规模,可实际上现在已经有三千五百多号人,所以这次顾玉尘打算择优者依次分营,再从大比中脱颖而出的新军士兵中提拔一批军官,若是所有人都能通过体能测试那么便不淘汰人,若是不能通过,则会责令离开新军。
顾宁清已经被接进了宫里,顾玉尘此时再无什么后顾之忧,一大早便打马离开临安回到了万寿山大营,同行的还有李淳安。
本来李宁昭打算新军大比时由他出面,可经过前日的折腾李宁昭的身体实在是遭受不住,索性便让李淳安出面,毕竟这支军队本来也是他留给李淳安的。
“玉尘,听说你还空了个新军副统领的位置,要么商量商量,让我在新军挂个职也好领些俸禄,你是不知道,醉盈楼的花销太大了,我这兜里现在是比脸干净。”
中军府中,李淳安腆着张脸笑嘻嘻地扒着顾玉尘肩头,一同看着中央的沙盘。
“哦,咱们英明神武的太子还会有腰杆挺不直的时候?想在我这吃空饷可没那么容易,我要是屈服你的淫威让你在这新军随意挂了职这些新军的将士们怎么看?”
顾玉尘推开李淳安的手,看都不看李淳安一眼。
“哎哎哎,别啊,这兵书我也读了不少,肯定不会差就是,你就把这个职位给我呗,你想想,这新军以后有个太子撑腰是不是在临安城里说话都要硬气一些?”
顾玉尘翻了个白眼,“太子殿下,这新军本来是给您撑腰的。”
“好好好,那咱们这算是互惠互利成不?”
听着李淳安近乎恳求的语气,顾玉尘终于是转过头看向他,“你真的想在新军挂职?为什么?”
李淳安毫不避讳顾玉尘的眼神,直言道:“哪个男儿不向往金戈铁马?我父皇就是军中出身,我自然也想有一番建树。况且换句话说,这支军队日后是我登基的根基,我要是不和这些士兵亲近,真有那一日,他们怎么会心甘情愿毫无怨言地替我出头呢?”
虽然李淳安这话说得有些功利,可顾玉尘知道这本就是事实,况且作为一朝太子,日后的天子,若是真如一张白纸只讲情谊不看利害,这样的天子也不会是什么一代明君。
所谓明君,知利害,讲情谊,体民心,安天下。
可就算如此,顾玉尘还是摇了摇头,“不行,你看我提拔的人,不是老人就是有一定军事经验的人,你这突然插进来我不好交代啊,你说就这么让你当了副统领,京中那些言官会怎么嚼我舌根子?
这位置本来我是准备留给新军大比第一的,要么这样,你让陛下写个诏书,我立马安排你上任,再或者,我有个主意你要不听听?”
“快说快说,怎么个主意。”
顾玉尘走到沙盘前,一手点到中央位置。
“这是万寿山大营,整个这一片都被划归了新军作为营地,大概是方圆二十里的位置,往山中要更多些。等下检阅完军容后今天是新军的体能校验,明天是技能校验,而后天我可以安排一场对抗演练。
我将刘章给你,再给你三千人,我只带五百人而且不是我老营人马,你我来一场演练,如果你能在一天时间内不被我所擒,我就让你做这个新军副统领。”
等顾玉尘说完,李淳安就像看傻子一般盯着顾玉尘,他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
“你说你带多少人?”
“五百人,非我老营,我老营绝大多数兄弟都下放个营旗做了校尉旗长,要是给他们抽走新军就彻底散了架,那太欺负你了。”
李淳安的眼神亮了起来,“你说的是真的?到时候可不许反悔。”
“不悔。”
“好,一言为定!”
辰时过半,顾玉尘与李淳安一齐到了新军校场。
因为今天要开始举行新军大比,所以特地推迟了半个时辰留给所有士兵们吃早饭集合。
等顾玉尘和李淳安到帅令台时,三千五百新军已然列阵,三千五百新军皆披铁甲,饰红缨,灼灼日光之下黑光闪闪,恍若一片黑云。看着台下军容严整的新军顾玉尘露出欣慰之色,若是大燕军队皆有此等军备,邻国何敢犯边?
实际上大燕对于边军的优先供应已经算是尽力而为了,可惜大燕与北方月泽接壤便有三镇,其中清州有重山而隔尚且没有太大边防压力,而凉幽凉州光边军都有接近二十万的人数。
西侧,邻国大梁虎视眈眈,清州、肃州、拒州三州与大梁接壤,而这三州武备也有将近三十万大军。大燕所占不过是昔日大周一半天下,而兵甲之多却是当年大周鼎盛才堪堪可比,大梁亦是如此。
大燕天下百万军,一半都在边疆,试问如此大规模的边军数量哪个国家能够做到全员披甲,恐怕是当年大周鼎盛也不过如此。而能做到这样的成就还要归功于这些年大燕冶铁技术的发展。
正是有了大量生铁的出产才能让今日的大燕边军保持在百分之七十的披甲率,从铁扎甲到光明铠山文铠,兵造司名下九大坊皆可铸造。
帅令台上,顾玉尘坐中,刘章在侧,李淳安在旁,其他七营校尉依次排开站立。劲风扬起四周旌旗,恍若阵阵怒吼。
“将军,到时候了。”刘章提醒道。
顾玉尘点点头,从桌案前抽出一面令旗交给刘章。
随着刘章接过令旗在台上一划,“新军,列!”
三千新军将士瞬间开始移动,从五十人为作战单位的旗级小阵,到三旗联合作战,再到五百人大阵,帅令台下军阵不断变换,让人目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