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风华
作者:千秋随笔梦 | 分类: | 字数:2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十三章 宁德书院
到底是年轻气盛,二十三岁的状元,纵观前朝也是一等一的人才,陆务观只觉得自己报效国家的一腔热血,到头来却只换得个官场失意。
陆务观原本以为依靠自己的才能,无论是在兵部还是在吏部亦或者户部,偌大的大燕朝廷总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可如今呢,只能整天窝在这兵部大堂里抄写公文,看不到一点出头的希望。
沈云翰自然知道其中的原委,说来这事也不能全怪陆务观,一个有大志向的年轻人却看不到一点出路,想来也是很绝望的。
沈云翰拍拍桌子,恨恨道:“你啊你,就你这耐不住的性子,谁敢委重任于你?你以为做官办事就像你写个册子这么直截了当?”
陆务观继续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伸起个脖子。“那尚书大人以为如何?难道陆谋就要学你们成天虚与逶迤,只说话不办事么!”
“大胆,陆务观,你是真不怕死是吧。”
听着陆务观这么顶撞沈云翰,张承也是急了,他本人其实挺欣赏陆务观的才学,可就是这烂脾气实在磨人。
“怕死!我现在比死了还难受!”
顾玉尘站在一旁看了这么久的戏,对陆务观大致也有个判断了,此时他也是一个头两个大,这样的人,天生就是个得罪人的主啊,不过或许也是个真正能办实事的人。
看着气氛也差不多到了,若是再由着陆务观这么吵下去恐怕今日不罚他都难以收场了,顾玉尘开口道:
“陆先生,在下顾玉尘,这册《边事九策》就是您送到我家中去的,先生才略我甚为佩服,承蒙陆先生看得起,今日我本就是来兵部请先生去新军的,不过在此之前一些事情我还需要先生明了。
先生固然有大才,但就这《边事九策》而言,也非全无错处,我在凉州四年,前两年跟着杨宁将军走遍了整个凉州三军,后两年又在前军任职,在我看来,你这份策论,还是空谈,其中有些内容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
先生不愿染官场邪风自然值得称赞,但沈老也决计不是先生想的那般人,沈老也与我方才说过了,这两年就是想磨一磨你的脾气。当官做事,自然不能向先生想的一般简单。
上面的一条政令,你看到的是动了多少大臣的利益,以为是这些人阻止你施展才华,但我要问你的是,你这策论里的内容,要动多少百姓的生计?屯军粮,筑军屯,牵边民,击月泽,你只站在你的角度,若成了那便是可以名垂青史的功劳,但百姓和士卒的牺牲呢?
这么说来你和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又有何区别!”
顾玉尘的一番话彻底让这间不大的屋子静了下来,陆务观呆愣愣地看着眼前这十六岁的少年,沈云翰也不断捋着胡须,显然心里并非表面上的平静。
在顾玉尘的身上,他仿佛又一次看到那两道身影。老将军,大将军,顾家又出了个将星啊,果真是将家无犬子么。
半晌,还是沈云翰率先打破沉默,“罢了,陆务观,明天你就和张承去新军中任个参军,你要记住,无论身处何地,心术一定要正。想有所作为而不择手段?好好想想吧。”
良久,陆务观俯身朝沈云翰十分谦恭的拜了三拜,“尚书大人,先前是晚辈孟浪了,大人教诲,陆务观定不相忘。”
沈老不在回话,只是挥了挥手示意众人离开,到底都是大燕的未来,他也不知道等着这些年轻人的到底是什么,或许今日多给他们一点警示,日后对他们而言就多一分成功的可能。
当下办妥了一件事,顾玉尘心情倒是不错,陆务观是个人才,相信到了新军定会是一大助力,张承又是熟人,办起事来也更加放心。当下只有一件事没办了,那便是给新军请教书先生。
顾玉尘思来想去半天,他还是觉得有必要给新军全体都进行扫盲,要想有一支精兵悍将,只是懂厮杀是不够的,还要能够有极强的个人素质,至少要在旗长一级能够有临机应变的能力。
所谓旗,是大燕军中最基本的构成。大燕以五十人为一旗,一旗配备一名旗长一名副旗长,大型军阵排列亦或是作战大都以旗为单位。至于什伍则只是作为管理手段,并没有指挥权。
只是新军现在算上他的镇字营,那是足足的三千五百名大汉,光是旗长都有七十名,再算上其他一些军官,至少也有百人。
一时间哪里去找这么多有时间且愿意交的教书先生呢?
思来想去顾玉尘一时也没有头绪,索性试探的问向张承。
“张承兄,你知道临安哪里有比较多且有时间的教书先生么,哦,或者读书人也行,要求不高,只要能教人识字就行。”
张承一边收拾交接书卷资料,随口答道:“有啊,要说读书人多,还比较闲的,那肯定是宁德书院了。”
宁德书院?经过张承这么一提顾玉尘倒是想起来了京城里还有这么个地方,到底是久不再京城,这么个地方怎么忘了。
“唉,顾将军是要做甚?”张承这才反应过来,有些不解的看向顾玉尘。
“哦,我想请些教书先生给新将士们补补,总不能一堆军官大字不识一个,连稍微复杂一点的战法都想不明白。”
张承两眼一亮,“奇了,除了皇上的禁军,在军中需要学习认字的,你这还是头一遭。顾将军能有此想法实乃我大燕之幸。”
顾玉尘摆了摆手,“哪里,张承兄过誉了,今后你我便要长期共事了,若是不嫌弃,称我一声玉尘便好,将军将军的叫着怪别扭的。”
“哈哈哈,好,玉尘兄。”
辞别张承,顾玉尘出了兵部一路朝着记忆中宁德书院的方向行去,他依稀还记得,宁德书院的院长是位高望重的老先生,只是如今不知道人是否还健在了。
足足一个时辰过去,顾玉尘捶了捶腿,看着眼前笔走龙蛇的宁德书院四个大字,不禁长出口气。
呼,总算是到了,不行,看来还得找个马车师傅,这临安还真不是一般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