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风华
作者:千秋随笔梦 | 分类: | 字数:2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八章 新军统帅
“朕安。起身吧。”
顾玉尘站起身来,“谢陛下。”
“嗯,顾将军年少有为,兵部呈报的奏折朕阅过了,顾将军战功卓着,勇武过人,实乃军中楷模,我大燕的后期栋梁啊。”
“陛下谬赞,臣不过是做好了自己的分内之事。”
“年轻人当有锐气,不要妄自菲薄,先退下吧。”
“是。”
在仪官的指引下,顾玉尘到右侧最后方站定。按大燕规制,文官在左,武官在右。而兵部又是极为特殊的存在,兵部官员皆属文官,但又有统辖将军的权力,所以兵部成了站在左侧的文官里唯一一群穿红袍的官员。
待顾玉尘站定,李宁昭轻咳两声清了清嗓子,“诸位不是多次上书新军一事么,沈老尚书,兵部这边准备的怎么样了。”
李宁昭此言一出,不少隐晦的目光落在了顾玉尘身上。一个从五品将军特召上殿,此时陛下提出新军一事......
沈云翰从左侧走出,“回禀陛下,新军兵员已经备齐,军备也差不多都到位了,我安排了几位兵部官员和五城兵马司的副指挥使在进行最基础的训练,只是如今在京的武官都各有其职,还没有一个合适的主将人选。”
沈云翰此言一出,朝堂上的气氛陡然变的热闹起来。
从凉州调回来的将军,没有统帅的新军,皇上是什么意思在合适不过了。
“哦?我不记得有几份折子是推荐新军统帅的么,怎么你不知道?”
“回禀陛下,新军这事儿吏部工部都有参与,罗大人倒是跟我说过他有几个不错的人选,那几份折子应该是罗大人递的吧。”
李宁昭看了看吏部尚书罗兴贤,“罗卿,你出来说说。”
罗兴贤走到沈云翰身前,俯身道:“回陛下,如果是推荐淮州朔风军统帅陈道师之子陈继云的折子,那便是微臣递的。”
“嗯,说说吧。”
“陈继云此人年二十,目前在朔风军任校尉,自幼随其父在军中历练,自基层起,且此人熟读兵书,通晓军阵,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将才。”
李宁昭点点头,却不作态。殿上一众官员都为罗兴贤捏了把汗,很明显皇帝已经有人选了,这时候再提出新人选,不是和皇上过不去么。
见着李宁昭不表态,罗兴贤一时也有些不知所措。
“皇上,举贤不避亲,臣与陈道师乃是同乡之谊,但此事绝无任何私情。”
“朕没说你徇私,罗卿急着什么,朕且问你,那陈继云可有什么战功在身?”
此言一出,罗兴贤就差在心里跳脚骂娘,淮州地处大燕腹地,不与敌国接壤,哪有什么捞着大战功的机会。
“回陛下,陈继云多次率部围剿淮州水匪,护的一方安宁。”
“哦?沈老尚书,那陈继云,可有什么详细军功,于朕讲讲。”
“回陛下,臣记得倒是今年年初报上来一次,说是陈继云率部剿灭了一伙水匪,只不过规模不大,也就百十来人,除此就没什么了。”
听着沈云翰这么说,罗兴贤显然是有些不满意。
“沈老尚书,在咱大燕这年青一代的将军里,陈继云已经算是出类拔萃的后辈了,这淮州又没在边关,你让他哪里去战场上得军功啊。”
“行了行了。”李宁昭不耐烦的打断了罗兴贤的话。
“也就是说陈继云没什么实战的经验,带的还是水师,这支新军可是机动化骑兵部队,交给他朕不放心。这样,顾将军本来就是凉州前军出身,述职回京一时也没什么职务,不如就让顾将军担任新军统帅罢。”
朝堂下的臣子们早就猜道李宁昭有所决断,不过是和他们客套一下演演戏罢了,不然也不会早早就召顾玉尘入殿。
按照李宁昭的说法,当今有空余还有战功的将军,还真没有能比顾玉尘合适的。况且凉州前军也多是骑军,组织这支新军在合适不过。
就在大臣们小声议论时,一声大呼响彻大殿。
“臣以为!陛下此举不妥。臣刑部侍郎袁培忠参见陛下,陛下金安。”
还在议论纷纷的大臣们纷纷收了声,大气都不敢喘一个。这袁培忠还真是头铁,这个时候跳出来。
“哦?袁培忠,你觉得哪里不妥?”
“顾将军的身份不妥!可能一些新进的官员不认得,可臣已经在朝廷呆了二十几年,当年的事情臣还没忘。如果所言不错,顾将军乃是定安侯府的后人,其生父应该就是承武边乱的罪人顾毅峰!”
此言一出,太和殿上彻底炸开了锅。李宁昭急促的咳嗽两声,这样的情况他倒也料到了,不过到了这个时候任凭他再有准备也不禁有些愠怒。
“若真如袁大人所说,这顾将军确实不合适。”不等李宁昭说话,罗兴贤也附和道。
“咳咳,四年前朕顺了你们的意,怎么,朕当年是如何说的,忘了么。沈云翰,告诉他们。”
“回皇上,当年您说,罪不在战,天下没有不败的将军,定安侯府无过,只是没有当家之人所以暂且封府。”
“所以,袁培忠,罗兴贤,你们告诉在我,哪里不妥。”
李宁昭的声音低的可怕,朝堂之上一时针落可闻。
罗兴贤咽了咽口水,不敢再说什么,此时倒是袁培忠继续接了话。
“回陛下,臣只是觉得,其一,就算陛下不怪罪定安侯府,定安侯府的后人也该有自知之明,当年承武边乱究其原因还是顾毅峰冒敌轻进,这才导致了玄策军被尽数歼灭,再用侯府之人,本就不详。
其二,皇上大恩封了定安侯府,只是这小辈心里是否记恨皇上还犹未可知。”
袁培忠此言可谓是诛心之论了,记恨皇上,这很明显的离间任谁都看得出来,但恰巧是这些拙劣的理由更能影响人心。
“呵呵,看来还是朕太仁慈了,既然你还在提当年之事,我倒想问问,刑部对当年军报走漏一事查的怎么样了?袁培忠,你不适合再呆在这个位子上了。
也罢,传朕旨意,刑部查案不利,自尚书至下所有官员罚奉一年,袁培忠革职待查。怀远将军顾玉尘即日任新军统帅,着手整顿新军!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