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当不成赘婿就只好命格成圣

作者:南瞻台 | 分类:玄幻 | 字数:198.4万

第134章 孤万年未有,皇 帝不配我【为盟主我

书名:当不成赘婿就只好命格成圣 作者:南瞻台 字数:3881 更新时间:2024-12-19 02:14:30

第134章 孤万年未有,皇 帝不配我【为盟主我来了我来了加更】

南风眠眯着眼睛,隔着牢狱凝视着陆景,脸上还带着些好奇。

陆景主动伸出手来,将自己身前的餐盘朝前推了推,那餐盘上还有二三种未曾动过的点心。

南风眠倒也不客气,盘坐而下,伸出手来,穿过细密的玄铁牢齿,拿了一块正当季的糖蒸酥酪,放入嘴中。

糖蒸酥酪乃是由牛奶凝成,又点缀了些葡萄干、核桃仁、山楂、枸杞,既美味也美观。

可南风眠好似并不喜欢甜味,将点心放入嘴中,又皱了皱眉:“我最不爱这甜口的点心,若非是你送我吃,我对于这等甜食,向来是敬而远之的。”

陆景看了看餐盘,带着些歉意,道:“我不知你要来,若早些知道,还可以给你留点牛肉。”

“哈哈!”

南风眠拍了拍膝盖,笑道:“我来这牢舍中看伱,怎又能要你来招待我?”

他说到这里,抬手间,手中已然多出一壶酒,以及一个油纸包。

南风眠打开油纸包,里面是只烧鹅,油光细腻,皮肉结实,香味扑鼻。

“上一次不曾请你喝酒,今日正好,又从家里偷……拿来了些宫里赐下的美酒,你我喝上几杯,再斩了这只烧鹅下酒。”

南风眠一边说话,一边揭开酒封,大口豪饮几口,就要递给陆景,却又发现这些牢柱太过细密,酒壶有些太大,竟然塞不进去。

南风眠皱眉,抬指之间,一道剑气闪烁。

中间几根牢柱应声而断。

南风眠就此起身,身躯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巍峨若玉山之将崩,好一副昂藏好男儿。

他迈步入了牢舍,与陆景相对而坐,又将酒壶递给他。

陆景也并不犹豫,接过酒壶饮了几口,又擦了擦嘴角。

“前辈,那日你帮我阻拦太玄京尹,陆景还要谢过你。”

陆景由衷开口。

虽然眼前的南风眠看起来极为年轻,像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男子。

可按照坊间传闻他潜伏山阴郡的时间来算,南风眠年龄应当已经二十七八岁,比起陆景还要足足大上十岁。

再加上陆景差点和南禾雨成婚,若那一桩婚事真就成了,陆景见到南风眠还要叫一声叔父。

正因如此,陆景称南风眠为前辈,其实是合适的。

可南风眠却连连摇头。

还不等陆景反应过来,南风眠探过头了,神秘兮兮道:“我今日来找你,是有要事与你商量!”

陆景眉头一挑,正要仔细倾听。

却又听南风眠说道:“我要与你结拜。”

陆景不由怔然,又怀疑自己听错了,侧过头仔仔细细问道:“前辈……想要与我……”

“结拜。”

南风眠拍了拍酒壶,兴致勃勃道:“北秦人遇到极为对眼的人,或有生死的交情,就与他结拜,从此生死相托,互不背叛。

陆景,这许多日我都在四先生练剑的冰峰前,你那几行字以及其中流露的剑意,我越看越喜欢。

再加上你斩人头斩得太畅快,有令我敬佩的风采,所以我打算与你结拜。”

南风眠说到这里,还伸出手来,拍了拍陆景的肩膀,俊美面容上更多了些豪爽。

“前辈,别闹了。”

陆景有些无奈:“这是我们第三次相见,第二次说话,结拜一事哪能这般轻易?

前辈的恩情陆景是记得的,以后必然会偿还。”

陆景拒绝,南风眠倒是浑不在意,道:“我混账惯了,便是做些出格的事,玄都中也无人理会我。

我那日不出手拦住孟孺大人,书楼自然有人前来,毕竟九先生也走出翰墨书院,拖着他那一柄【斩青山】去拦了楚神愁。

我猜此事若无我,也许会是十一先生折一段桃花而来,你不必谢我。”

“秦归秦,伏归伏,一事归一事,一码归一码。”

陆景摇头道:“我并不理会许多,只记得那日前辈曾经出手助我,陆景有恩必还。”

南风眠仍不在意,继续问道:“你不愿意与我结拜?”

他说到这里,又朝陆景眨一眨眼睛,话语中带了些促狭:“你仔细想一想,若是你和我结拜了,你便是义弟,我是你的兄长。

他日见了南禾雨、南雪虎,我就让她们叫你一声叔父。

等见了屡次推迟婚约的南停归,你也与他同辈,可以好好气气他。”

南风眠话语至此,似乎觉得不妥,连忙摇头道:“我那兄长有些病了,轻易气他不得,此事从长计议。”

陆景着实有些啼笑皆非,可他还是认真思索,道:“前辈,你乃是名动天下的豪侠,又是配刀入北秦,蛰伏十二载,斩落北秦山阴大都护的强横刀客。

我与你结拜,自然有许多好处。

可你我终究只见了二三面,你对我也不甚了解,也许你再看我几日,就又不想结拜了。

正因如此,你我都要好好考虑一番,现在陆景并无血缘亲属,结拜一事对陆景而言并非儿戏,一旦做了,就要以血亲认真待之。”

“我极敬佩你,等再过些时日,若是你还愿与我结拜,陆景自无不允。”

陆景话语周详,南风眠想了想也确是此理,也颔首答应下来。

二人一边喝酒,一边吃着那只烧鹅。

这烧鹅肥嫩,油水滴落在二人手里,他们却并不在意。

“十二年前,我就不喜欢太玄京,现在回来再看,还是不喜欢。”

南风眠叹气道:“可惜这天下并没有好去处,大烛王已然将那北秦打造成一架众将为骨,万民之血为驱的战车,正滚滚行驶,一切拦路者都要被碾成齑粉。

那座国度已是人间炼狱,百姓十室九空,及腰的孩童就要入军中,强壮者悉心培养,体弱者就充做后勤,众将有了战术,这些后勤还要充作前茅,不死才是幸运之事。”

陆景早已在许多典籍中,听闻北秦国治。

他点头道:“北秦法家治国,确实严苛了些。”

“严苛了些?”

南风眠嘴角牵扯,看似一笑,却无丝毫笑意:“我入北秦十二年,见到太多血腥之事,北秦税赋极重,而寻常百姓不得修行,宗派皆不存,以弱天下之民。

从中再选拔出天资聪颖者入军中,军功十二等,一级一级森严无比,一级一级登阶而上,靠的是杀戮、军功,国中盛行法家告密制度,百姓之间,朝臣之间皆以互相告发为荣,亲兄弟互相告发其言行者,不知其数。

连坐者不计其数。

冤假错案更数不胜数。

可是掌权者,又如何会在乎这些?”

南风眠饮下一口酒,叹气道:“看似军功十二等,平民也可晋升,只需迎难而上,便可得大富贵。

可实际上平民血脉天赋如何抵得过那些世家?

而且你登上一级,其上还是有人低头注视着你,更高者一言落下,下一级绝无反抗的道理。

便是让你自决,你也只能去死。

正因如此严密的等级制、告密制,人与人牵制之下,北秦竟然出奇的团结一心,想要尽早助大烛王驾驭战车,成不世霸业,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人其实早不知残忍、良善、人性为何物。”

南风眠这般说着。

陆景皱着眉头,他突然想起之前自己在典籍上看到过的一则故事。

北秦大上将申屠少年时,游至安槐国,娶了一位安槐国女子为妻。

二人朝夕相处数十载,诞下数子,数女。

后来北秦大烛王手中秦剑一指,北秦武夫气血悬阳,欲要攻打安槐国。

有人告密,当时只是上将的申屠,妻子为安槐国人,攻打安槐国,恐因此而生变。

上将申屠当夜便斩了数十年的糟糠之妻,斩了正妻子女,十几颗头颅送入宫中!

大烛王于天际宫阙中颔首,上将申屠率领十二万北秦悬阳武卒,杀入安槐,不过数十日,屠安槐国九城。

安槐国大败!

上将申屠得以晋升大上将,成为北秦第三位大上将,如今还高坐北秦,麾下强者无数。

这桩故事看似惊悚,却说明了许多道理。

南风眠感慨一阵,又望向了牢狱大门:“这大伏积累了四甲子功勋,却也积累了四甲子祸患,我游历许多地方,也看到满目疮痍。

繁华之地越发繁华,兴盛之地越发兴盛,可艰难之地也越发艰难,不平之事、非公道之事,早已稀松平常。”

南风眠说起此番话时,浑然不似方才那般洒脱,脸上也带了些疲累。

“南方的齐国更是出了个妖孽国君,彻头彻尾的疯子,这天下倒是有趣。”

他口中说着有趣,脸上却并无任何的有趣之色。

陆景也想起四先生刻在冰峰上的文字,又想起那些孩童,想起槐帮。

二人沉默。

良久之后,二人吃光了烧鹅,喝光了壶中的酒。

南风眠这般的元神修士,竟有些醉意,他站起身来,脸上带着红晕,笑道:“我再不走,门口等了许久,等我离开的大理寺卿便要发怒了。”

陆景站起身来送他,南风眠认认真真看了陆景一眼,眼中光芒闪烁:“元神、武道同修,却都有不弱的境界……你让我想起了大烛王!”

陆景心中一动,询问:“大烛王也是同修?修为必然强横无端。”

南风眠眼神微变,似乎是想起了极恐怖的事。

他深深吸气,点头道:“圣君在世,他敢攻伐大伏,足以证明大烛王之强盛。

而且他野心勃勃,以北秦如今的疆土,如今的国力,早已经可以称皇称帝。

可他却始终自称大烛王,北秦朝中众臣劝他称帝,他却摇头,笑道‘百年未有者称皇,千载一逢者为帝,而孤万年未有,皇、帝二字,不配我!’,其气魄可见一斑。”

陆景仔细听着,南风眠提及大烛王的只言片语,都能流露出这大烛王盖世之气,似乎要气吞寰宇。

南风眠说到此处,也不愿再提这许多事。

他脸上终于露出笑容来,提醒说道:“我再看你些时日,你也再看我些时日,若是仍然情投意合,再行结拜也不迟。”

说完这番话,南风眠又低头看向自己腰间的【醒骨真人】。

这才抬头道:“我这把传天下的名刀,也颇喜欢你。”

他心绪微动,不由想起方才南风眠的话,询问道:“前辈,你方才说九先生的刀,名叫【斩青山】?”

南风眠眼里起了兴趣,语气中带着感慨,轻声道:“九先生未曾断臂之前,乃是天下有数的刀客。

那柄【斩青山】……还要胜过我的醒骨真人。”

醒骨真人轻鸣,却如盛夏清风,令人心旷神怡。

它好像也认同南风眠的话。

陆景和南风眠道别,也许是惺惺相惜,陆景由衷觉得这南风眠无愧【煌煌不可视】这一句评价。

南风眠佩刀而去,走的摇摇晃晃,还有极轻的吟唱声。

陆景仔细倾听。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佩刀直下……”

“看山河!”

感谢盟主打赏:【我来了我来了】。

过几天作者会出一个打赏名单,感谢大家的支持。

还有就是大家不要以大伏代入汉唐,北秦代入秦朝,世界观纯架空的,一切看设定喔,【北秦】这个国号也是心血来潮,随手取得,没有什么深意。

最后的诗词引自辛弃疾《太常引》。

(本章完)